第659章 皇太极要拨乱反正(2 / 2)

加入书签

当然皇太极也考虑到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多尔衮提出的土默特各部的顾虑。皇太极斟酌后决定由多尔衮兄弟驻守白马川,联合察哈尔各部防备土默特进攻的可能。只要白马川在手,皇太极的主力进入大明就没后顾之忧,就算土默特各部领军来攻,以多尔衮兄弟的能力,只要不犯之前的错,守住白马川毫无问题,如此就能两全其美。

时间不等人,皇太极清醒的知道朱慎锥掌控朝政的时间越久,他的地位也就越稳固,现在出兵是最好的机会,一旦这个机会错过,以后恐怕就不容易了。

动员命令下达后,整个大清这台战争机器就开动起来,刚才从朝鲜返回的大军重新集结,第二日豪格和济尔哈朗的先锋部队就先行一步,皇太极的主力略微晚些,等到第四日这才动身,十多万大军浩浩荡荡,从天空俯瞰,气如山河,锐不可挡。

山海关。

祖大寿匆匆从锦州赶回,第一时间就去见了吴襄。

辽东的皇太极军队一动,在锦州的祖大寿就接到了消息,当得知皇太极出动大军后祖大寿可是吓得不轻。前几日传来消息,皇太极已拿下了朝鲜,还占据了皮岛,东江镇的军民已被全部撤至山东安置,也就是说眼下东江镇已名存实亡,皮岛更落入敌手。

皇太极班师回朝,祖大寿就一直提心吊胆,生怕皇太极解决了朝鲜和皮岛后接下来就要出兵对付自己。虽然锦州城城防甚严,还拥有威力强大的火器驻守,可祖大寿对守住锦州丝毫没有决心,这些年他和建奴不知道打了多少仗了,向来就是败多胜少,上次大凌河一战,祖大寿被困陷入绝境,最终还是假降这才只身逃回锦州。

可是他算是逃回来了,但他的子侄家人却落到了皇太极的手里,之后驻守锦州皇太极又多次来打,祖大寿龟缩在城中死活不出,凭借城池和火炮这才勉强守住。

双方的实力差距祖大寿比任何人都清楚,他知道皇太极之前打锦州没有下死手,因为皇太极一直抱着招降自己的打算。一旦皇太极出动主力,围攻锦州的话,锦州再能守也是守不住的,城里的粮食再多终究有吃完的一日,而出城打野战就是送死,最终必然是兵败身死或者被俘的下场。

所以当得知皇太极的大军出动时,祖大寿差一点就吓尿了,急忙派斥候打探情况,还随时做好了死守锦州的打算。很快斥候回来报告说,这一次皇太极出动了三十万大军,可出兵后却没有向锦州而来,而是直接朝着西边去了,看样子是要去蒙古,当得知这消息后祖大寿脑海中灵光瞬间一闪,他马上就明白了皇太极的企图。

令斥候再探,以确定皇太极的大军行踪真的前往蒙古,两日后消息确定祖大寿再也坐不住,急急离开锦州直接就去了山海关,找到他的妹夫吴襄商议。

“你是说建奴意图故技重施?”吴襄听完了祖大寿的话后,神色严峻追问。

祖大寿重重点头:“正是如此,如我猜的不错,这建奴打着当年己巳之变一样的算盘,意图经蒙古绕路攻我大明。”

吴襄腾的一声站了起来,双拳紧握,神色愤怒:“这建奴实在是欺人太甚!来了一次也就罢了,眼下又故伎重演,难不成当我大明九边是纸糊的?”

“人家尝到了甜头,再来也是自然,谁让我大明野战不如人呢。”祖大寿叹声摇头说道,接着问吴襄现在怎么办,关宁军打是肯定打不过的,而且关宁军要驻守山海关,如果放弃山海关退往遵化、蓟州一线,那么山海关怎么办?何况山海关的东北方向就是宁锦防线,总不能把宁锦防线全部放弃了吧?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现在京师发生巨变,崇祯皇帝虽依在,可实际上失去了权柄,朝廷由交城王朱慎锥监国,也就是说大明真正的主人从崇祯皇帝换成了朱慎锥。

这个变动来的实在突然,关宁军上下之前毫无所知,当接到朝廷勤王诏令后才知道有宗室打出了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起兵,可还没等关宁军上下商议出个名堂,决定究竟是起兵勤王呢或者是暂时看看风向决定,京师就被朱慎锥给拿下了,接着朝廷正式的旨意又来了,这一次旨意和之前勤王诏令完全不同,不仅不需要各地勤王,还昭告天下皇帝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理政,由交城王朱慎锥监国。

这个变化令关宁军上下目瞪口呆,一时间不知如何对应。众人商议后最终决定还是按照圣旨来,关宁军本就是军阀集团,其中大部分都是辽东将门,对于他们来说谁当皇帝或者监国都是一样的,只要保证关宁军的利益,管朝堂上坐的究竟是谁呢?

而且因为袁崇焕的事,关宁军上下对崇祯皇帝的感官并不好,尤其是作为领头人之一的祖大寿更是如此。在他看来朱慎锥监国不监国没什么关系,总不会比崇祯皇帝在更差吧?既然朝廷已有旨意,就装着之前的事不知道得了,依朝廷的说法默认即可。

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就这样辽东这边的情况实际上没有受到京师的任何影响。谁想过了没多久,朝廷又来了圣旨,这一次圣旨中对关宁军驻守辽东多年,和建奴作战做出了肯定,不仅给了诸将赏赐,还带来了让祖大寿和吴襄惊喜莫名的好处。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