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营造司(2 / 2)
这么做的关键人物就在徐宪成,而对徐宪成的性格和能力朱慎锥还是很放心的。
虽然徐宪成是复社七公子之一,可他却是一个实干派,当年他入复社说起来也是阴差阳错,但在政治观点上却不赞同类似东林党的那一套,并且对于二张之一的张溥在创建复社初期提出的所谓“复古”政见也不赞同。早在求学前,徐宪成就受了诸多朱慎锥的影响,看待问题的眼光和对诸多事务的判断更为理智,而且徐宪成也不认为东林党包括有些复社人员的夸夸其谈和想象中的“复古”就能救这个国家,历史是一直在发展和变化中的,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天下早就变了,几百年前甚至两千年前的规矩怎么可能拿到如今来用?这不是瞎扯淡么?
正是因为徐宪成的政治观点和不少复社成员有所不同,所以徐宪成虽是复社七公子之一,但他为官以来很少参与复社的活动,反而因为他的官职和影响力不断上升,他在复社的地位反而越来越高,许多复社成员一谈到复社七公子,首先就会把徐宪成摆在重要的地方,这种情况也让徐宪成有些无可奈何。
但不管如何,复社内部赞同徐宪成的人也不是没有,所以让徐宪成来做这件事是最恰当的人选。后世有一句俗话说的很好,就是“用魔法来打败魔法”,东林党和这些文官集团最根本的基础就是以天下为己任,把自己放到道德至高点来指点江山,批评皇帝,意图以文官来掌控天下,从而获得利益。
既然是如此,那么用类似的方法以彼之矛攻其之盾何乐而不为呢?而且假如复社中有不少人能通过徐宪成的拉拢为朱慎锥所用,同样也是一件好事,朱慎锥现在正是缺人的时候呢。
徐宪成是在高迎祥押解至京的第三天抵达的京师,在之前徐宪成的山东巡抚之职已由李信接替,李信的能力绝对没有问题,能文能武而且他原本的官职也不算低,在长城之战大胜后又立下了功劳,再加上他本就是徐宪成的副手,山东巡抚由他接替最适合不过。
不仅是徐宪成来了京师,就连孙元化也来了,孙元化这人虽然当官不行,但不代表他没有能力。在朱慎锥看来,孙元化是一个纯粹的技术官员,让一个技术官员干技术的活自然没问题,而且他对于火器的研究能力在这个时代是顶尖的,这样的人才让他主政一方甚至领兵打仗完全是用错了地方。
把技术官员放到巡抚甚至直接领军的位置上怎么能做好呢?而且孙元化这个人性格上也有缺陷,他时常过于轻信于人,许多情况下想法也过于理想化,没有政治敏锐和军事能力,这样的人根本不适合做主政官和领军,就如同把一个院士级别的大科学家让他去当一省的高官,甚至当一个集团军的司令,这怎么能做好呢?术有专攻,孙元化当初如果不是碰到了徐宪成,仅凭山东兵变一事他的下场可想而知。
借长城之战胜利,朱慎锥之后论功赦免了孙元化的前罪,并帮他官复原职。虽然巡抚的职位没了,但他的官职级别还在。如今让他来京一是要见一见这个孙元化,二来也是打算重用此人。
内务府已经正式筹建,亢有福是朱慎锥指定的内务府大臣,但仅凭着亢有福一人是根本不成的,虽说内务府各司已有些人选,可朱慎锥并不满意,尤其是内务府中营造司的人选一直没有真正合适的人,虽然在赵屋岭的赵大一直管着作坊事宜,而研制火器的姚家兄弟也极有能力,可他们这些人却出身低微,而且文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其他原因在内务府任职没有问题,可要主管一司却根本不可能。
思来想去,朱慎锥就看上了孙元化,孙元化的优点和毛病都很鲜明,如果把孙元化放到其他官职上非但没什么好处,反而会害了孙元化。既然是技术人才,就让他只做技术方面的工作,而且内务府的成立直接把营造的工作从工部中剥离出来,未来也不再受工部管辖,如此朱慎锥就能借内务府名义重起炉灶,通过内务府的营造机构来发展技术,这个地方才是孙元化最好的去处。
按照朱慎锥的想法,给孙元化一个内务府副总管(协理大臣)的职务,这个职务品级虽然不高,相比现在孙元化的官职要低上两级,毕竟内务府刚刚建立,内务府大臣的官职是按照亢有福现有的品级来定的,而协理大臣作为总管大臣的副手自然要再低上一级。
不过未来可不是如此,现在的内务府只是初建,按照朱慎锥的设想以后内务府的地位会越来越高,最终内务府总管大臣的级别会当同于六部尚书品级,而协理大臣也就等同于侍郎的级别。
除去协理大臣外,内务府的营造司会直接交给孙元化来负责,营造司将以赵屋岭的工坊作为基础构架,再把原属于工部营造的部分机构划分给内务府营造司,由此进行整合。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