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礼包(2 / 2)
那书吏一听这话连忙解释道:“殿下,这只是赵家在应天城的储备,他们在各地还有粮库仓储。”
自古以来抄家便是一等一的肥差,特别是查抄如忻城伯这种延绵数百年的勋贵人家更是肥差中的肥差。
放在以前,这一趟下来主事的官员说不得便能为子孙后代攒下几辈子的销,若运气好,他们这些具体做事的差役胥吏也能混上些散碎银两。
可这次不一样!
殿下派了各部差役、城中苦力和军中兵丁,却并未派有足够分量的人总揽。
如此一来,三波人互不统属,却又相互监视,哪怕期间真有私藏隐匿却也只是小打小闹,对最终得出的数字绝对没多大影响。
所以朱慈烺话音刚刚落下,那书吏便以为殿下心有疑虑,如此才着急忙慌地解释起来。
他想到的朱慈烺自然也想到了,太子殿下想到的甚至要比他想到的更深更远。
明末贪腐已然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无论火耗飘没、亦或冰敬碳敬,这无一不是直接摆在明面上的贪腐。
细论到抄家这种事上,哪个官员该占多少银子;朝廷该占多少银子;皇帝又该占多少银子更是早有成例,后面的人只需萧规曹随便是。
可这些和胥吏差役又有什么关系?
说到底他们这些人并不算统治阶级,若是主事官员心情好了许还能从自家腰包里掏出些散碎银两让他们下几顿馆子,可若是主事官员小气些他们最多也只能在背后骂上几句而已。
所以朱慈烺在派遣人手时才会将防大不防小当做原则。
如此一来虽免不了小偷小摸之事,但却也根本不可能出现以前那般大官拿大份、小官拿小份、差役胥吏混酒钱的集体贪墨行为。
当然,这样的办法不是长久之计,若是抄的次数多了人与人总会混熟的,到那时.。
那书吏解释完后,朱慈烺也不说话,似是在斟酌他的话是否可信,又似是知道他们不敢多拿。
但他却不知,太子殿下并未在意抄家的人是否扣走了苍蝇爪爪、蚊子腿,现在殿下的心思早就飞到忻城伯府藏匿于各处的粮食财货上。
以朱慈烺现在的能力是无法收拢那些粮食财货的,可若是鞑子打来,各城又望风而降的话,那这些东西不就落在了鞑子手中?
届时本就兵强马壮的鞑子再有这些物资补充,岂不更是如虎添翼?
想到这里,桶中的烩菜突然就不香了。
朱慈烺放下碗筷,在几人注视中起身于台上踱步半晌,可最终也只能无奈地承认,现在连能否守住应天都为未可知,又哪来的能力去管这些?
更何况就算没有赵家财货,还有李家、王家,除非他能现在就将鞑子赶回江北,否则鞑子在这江南富庶之地吃个脑肥肠满就是必然的。
到那时,获得充足补给的鞑子又怎么可能轻易退回江北?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