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舟船,浮桥,选一个(2 / 2)
约莫一两盏茶的功夫,一行人到了发现清军鞑子的位置,其后一番探查,待到寻见其痕迹,他们便悄摸摸跟了上去。
这芜湖周遭,以长江芜湖段为主干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水系。
长江芜湖段长约五六十里,右岸有青弋江在其南处注入长江,左岸裕溪河在裕溪口附近注入长江,扁担河系青弋江、水阳江在芜湖县清水镇汇合后的一个分支,流经市郊东侧在当涂县附近注入长江。
如此一来,几条宽逾数丈的水道便在芜湖周遭构成了一个个几字型的河套。
跟了一阵,侯世禄并没有特别的发现,其后他便打算换上一处再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缘由。
可谁知就当他准备掉头离开之时,有那眼尖的兵卒却见似发现了什么。
“少帅!你看林中似有人影!”
闻言,侯世禄自是运起目力往远处看去,待见其中果有人影闪动之后,他略一犹豫便带了数骑悄摸摸溜了过去。
此时密林深处,一队队穿戴简陋的民夫正在砍伐树木,而在周遭亦能见到不少身着清军甲胄的兵卒正在不断巡查。
一、二、三二十五.五十六.
凭着长久以来的经验,侯世禄不断在心中计算着清军兵卒的数量,待到最后这数字虽已乱了,但他却能确定这队清军当有百余人。
光是看管的人都有这么多,那么干活的民壮又会有多少?
为何要在这时大量伐木?
见此情形,侯世禄心中不由一阵疑惑。
木材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不管攻城或是防守却都必不可少。
可现在清军的攻势早已修造完毕,便是其中稍有破损却也用不了这么多木料。
除非
可能吗?
心生念头,他便打算再冒险往前摸上一段,可这边还没有动作,那边他就觉得被人拽住了衣甲。
待他回头看去,却见有一军将正满脸严肃地看着自己,略一思量之后他倒也没有强行往前,随即便与众人悄摸摸撤了回去。
这两日,由于双方斥候都爱相互躲避的关系,明军斥候到了不少原本没有去过的地方,所探情况虽也没有太多,可终归比早前要多了一些。
但这并不代表明军斥候的实力真能与清军斥候相提并论,所以侯世禄最终还是决定莫要行险,将所获得情报先报上去才是正理。
将近一个时辰之后,侯世禄顺利回返大营,在将所见情形报予自家父亲之后,侯承祖便带着他往中军大帐而去。
此时的朱慈烺正在与袁继咸商议某事,听闻清军正在收集木材之后也是愣了一下。
那封信发出之后,他并没有得到博洛的回复,甚至说清军那边连半点反应都无,似乎这封信便直接石沉大海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倒也没有半点着急。
毕竟博洛不是傻子,这种事但凡有半个字落于纸上,一不留神便是灭门之祸,所以他也只是密切地关注着清军那边的动向,却也再没有半点旁的动作。
果然,在一次次斥候回报之后,他发现清军也是与他一般施为,如此一来他自然也就明白自己与博洛之间的协议已然达成。
剩下的不过就是两相配合好好演上一出戏罢了。
不过这出戏到底该怎么演却也不由朱慈烺,说白了他虽在战略上拿捏住了博洛等人,但在战术上却是没有多大的主动权。
所以,当他得到侯世禄的情报之后便得先摸清楚博洛到底在做什么打算。
“各位有何看法?”
思量一阵,朱慈烺心中多少有了些猜测,不过按着往常的规矩,他倒也没有直接将自己的想法说出,而是问了一声才好整以暇地等待诸人的回应。
“回禀殿下,砍伐木材无外乎就是打造器具,但末将曾听人言这芜湖城中当是备了不少军资,似乎也当用不到这么多木材”
这些日子侯承祖一直记挂着如何能得些战功,可在被太子殿下否了打通水路的提议之后他的心思便直接落在了空处。
由此,他的心中虽然失落,但倒也不会多么颓废,见无人接话,他哪怕并没有定算,却也直接将能想到的全都说了出来。
闻得此言,在场诸人大抵都没有什么反应,毕竟这些事情基本是大家都知道的,最多也只能算是被侯承祖整理了一番。
可就是这么一通看似寻常的话,听在朱慈烺耳中却又是另一番感受。
清军斥候这两日的反应明显是博洛给他的第一个信号,在这个基础之上,大规模收集木料自然就是博洛发出的第二个信号。
那么情况便明显了。
若是只是信号,那么在分析此事之时便不能将目光只放在木料的用处上,更不能将目光只放在其合理的用处上。
木料
木料
朱慈烺不断在口中念叨,眼神也逐渐变得有些空洞,而原本就对清军收集木料没什么太多想法的在场诸人,看到太子殿下这般表情之后也便静静站在了原地一言不发。
侯世禄自小便被人称作聪慧,到了大些更是在诸多事上都能算作拔尖。
可作为将消息带回来的人,他却实在想不明白自己父亲那句普普通通的话,到底戳到了太子殿下的哪根神经,竟然能让他就这么陷入沉思之中。
更让侯世禄沮丧的是,他作为亲眼见到这一情况的人,到现在竟然连半点异常都没有发现!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太子殿下有些空洞的眼神并没有半点重新聚焦的迹象。
如此一来,不但侯世禄心中越发难耐,便连袁继咸都不断思量起侯承祖的那句话到底有什么特别。
“舟船,浮桥,伱们觉得清军若想南下,选哪个合适些?”
半晌之后,朱慈烺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几人虽也有些搞不清状况,但却不由在心中回忆起了周遭地形。
可谁曾想,他们这里还没想出个大概,却听朱慈烺直接下了定论:“哪里合适搭建浮桥?”
这章.感觉没把想表达的表达清楚。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