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049 最后通牒,又称哀的美敦书(1 / 2)

加入书签

第407章049最后通牒,又称哀的美敦书

拿破仑人在巴黎,正在遛马,但时间很宝贵。

这人精力实在是旺盛的吓人,一天只休息4个小时,这还要算上搭眼皮一直到浅睡眠的时间段。

至于精力旺盛,控制欲旺盛,显然也喜欢做很多事情,也包括找情妇。

但是今天这个时候,他在听取的是科兰古的意见。

“科兰古,就是这些?”

“是的,陛下。普鲁士的国王下达了最后通牒,用最近俄国人使用的外交辞令,应该是‘所谓的’。”

“‘所谓的’就是我们并不承认,只是听了他们的意见,是吧,科兰古。虽然你有时候‘笨’死了,但是领悟这些内容,还是有一些才干的。那位国王陛下的意见是什么?要我们退出德意志地区,解散莱茵联邦,还有别的什么没有?”

“陛下,除了这些陈词滥调以外,还是我给您念出来吧。”

“念出来吧,科兰古,我又不会生气。”

“国王对皇帝陛下的期望,法国军队”

当科兰古念完以后,拿破仑摇了摇头。

“真是毫无新意,我们的朋友显然忽略了一点,普鲁士在1795年的巴塞尔和约以后就不再去管维也纳的事情,这算是一种‘隔岸观火’,他们吃的已经够多了,要自己拿到了好处不说,还贪心不足,想要捞取汉诺威和其他一些地方,还要对我们指手画脚,既然他想要战争,这个懦夫就得尝尝我们军队的厉害。”

“陛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回复?”甚至科兰古此时已经做出来了准备记录的动作,一位本就有爵位的贵族来记述,显然拿破仑是不会让他这么做的。

“科兰古这不需要你来做,你只管把书记官找来就行了,甚至都不用我的专职秘书。”

而书记官到场以后,拿破仑就开始口述:“我要口述的内容,这段话一定要加进去。相信我,我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你所有的人都无法对我的胜利产生动摇!但为什么,要流这么多血呢?出于什么目的?我和陛下通信,就像我在奥斯特里茨之前和亚历山大皇帝谈话一样.这下面的词你可以斟酌,还有去找来档案复述,但是陛下您,必定会失败!您讲放弃您和您臣民宁静的生活,却无法为您的言论提供丝毫理由!今天您,仍然处于清白的状态可以用与您级别相称的方式来与我谈判,但不到一个月,您的地位就会有所不同。”

“陛下,到这里了么?”

“就是这些,感谢你,先生。只是里面需要什么词句,还需要你来斟酌。”

“陛下,‘清白’这里也使用么?”

“如果你觉得不合适,可以使用一些严厉的字眼,但主旨意思要表达清楚,写好了以后我要过目。”

拿破仑这么说过了以后,还在继续骑马,把主要业务交给了书记官,继续和科兰古回来聊天。

“科兰古,伱要不要也去选一匹好马?”

“陛下,我想不必了,这可能会让我想到路易丝王后。”

“为什么会是她?这位女士又有什么惊人的言论了?”

“陛下,我想她不应该成为女士,而是瓦尔基里,她要率领一队骑兵,穿过勃兰登堡门,甚至也要来到巴黎的大街上。”

“来这里干什么?来到巴黎,甚至都不需要找個什么城门,难道她要在工地上经过么?”

“如果这样,应该加一个‘安全帽’,就是建筑工人的头上戴一个头盔,要防范高空坠物。”

“那皮洛士肯定需要一个,可这位女士应该没有个石块来砸,反而要成了被砸的一方。”

“陛下,您这个时候居然开起了玩笑。”

“你的这位朋友,科兰古,我想应该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招惹了多大的麻烦。而且我早就知道了,普鲁士在上月就开始了动员,动员起来的这些军队,也接近二十万人,这包括他们的军队,以及被裹挟的萨克森军队。”

“陛下,您准备怎么安排?”

“到了战场上,就会知道了。”

与此同时,柏林也在给彼得堡方向传递消息。

朗热隆和索洛维约夫在叶尔加瓦的军队驻地里,可是要比彼得堡更早知道消息的。

“这种最后通牒,并不能给波拿巴造成任何动摇,反而会坚定他的决心。”

“米歇尔,你觉得会怎样?”

“我们不是在彼得堡做了计划么,区别是普鲁士失败速度的快慢,以此来调动军队。”

“可是来到我们这里指挥军队的卡缅斯基元帅,我只想说,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他自己肯定也不想指挥战斗。不过有他在,能帮我们解决不少问题。”

“你可是大元帅的高徒,确认在他那里没问题么?”

“我还是他儿子的战友呢,打鬼门桥的时候我们是一起冲过去的。”

朗热隆看看索洛维约夫,这小子真的是个“交际”,在俄军当中各个派别吃的都比较开,搭伙过的人为数不少,至于女人么应该也是如此。

以后写回忆录的时候,可要给他记一笔,但也只说有证据的。

他想过以后,又思考了一阵,才继续对索洛维约夫讲道:“这就好,至少他不会找你的麻烦。”

“但愿他不要记得我十五岁的时候得罪过他,那会儿我还是个少尉。”

“你怎么搞的?米歇尔,你不是一直很机灵的么?”

“那时候我还是个孩子.直接在他面前说起来,俄国最出色的统帅是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

“小事一桩,米歇尔,如果是大元帅,这个年纪可能还是头脑极为清醒的时候。而现在来的总司令,他身体健康,可是指挥能力却不一定还在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