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第454章 ,条件(1 / 2)

加入书签

第454章,条件

南苑机场。

中国第一个机场。好像是1904年修建的?

没错。那时候清朝还没灭亡。那时候北平还被称作京师。那时候慈禧太后还没挂……

华夏第一架飞机是在南苑机场降落的。

它的历史太久远了。

在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寇猛攻南苑机场。

南苑机场爆发了平津地区最激烈的抗日战斗。佟麟阁、赵登禹等高级将领不幸牺牲。

驻守南苑机场的几千学生兵,也大部分伤亡。

在南苑机场之后,再也没有激烈的战斗。平津地区就这样沦陷了。

“张师长为什么这么问?”

很快,到达大沽口码头。打开仓库。

张庸差点脱口而出,去金陵啊!

金陵和杭城,都有航校。都有空军基地。那边也会陆陆续续的补充飞机。

“这有什么奇怪的?谁没有牺牲的可能?”

“我会和英国人继续合作。争取为张师长弄到更多的武器弹药。”

放下电话。准备回房。

难道是宫本家的杀手?

好,严阵以待。

“好。我安排人。”

“军事调动,我不能做主。”

“没有然后。日寇会疯狂进攻,一定要将南苑机场拿下。”

驻守南苑机场?

“对。他说他也姓张。找您。”

“那无论是谁驻守南苑机场,都希望张师长提醒他,南苑机场,将会迎来恶战。日寇志在必得。”

“有一个日寇,正在向我们渗透。”

“那些飞行员留在那里做什么?”

“是!”

好像是这样吧……

本来只想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没想到,后来会发生那么多事。

张庸:……

现在的局势,他其实是很担忧的。

“为什么?”

“队长……”

和p-47雷电、p-51野马之类的天之骄子,更加是有天渊之别。感觉完全不像是一个世界的东西。

忽然,地图提示,边缘有一个红点进入。

这就厉害了。

只要有飞行员,就会有更多的飞机。

“英国人想要借我的手,送给你们。”

拿起话筒,发现居然就是张师长的声音。

而霍克3型,本身就是比较落后的。

因为被老蒋坑过,所以不信任老蒋。

可是,他指挥的三十四师,连一门山炮都没有。只有十几门60毫米迫击炮。

张师长也没有客气。武器弹药,谁会拒绝。

“张师长杀日寇也需要问理由吗?保家卫国,抵御外辱,需要理由吗?”

“北平南苑机场那边,是不是还有飞行员啊?”

张庸吃惊。

“你什么时候去取?”

“谢谢!”

“坦白说,我很好奇,你为什么会这么做?”

“多少?”

“认识啊!”

谁啊?

姓张?

“唉……”张庸也只有长叹一声。

“好。我明白了。”

特别是,这五十万发子弹里面,居然有一半是7.92毫米毛瑟步枪弹。正好满足三十四师的需要。

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二十九军内部,情况都很复杂。

那都是宝贝啊!

这是什么条件?

“张师长,按照金陵军事参议院的推演,最多还有两年,日寇就会全面侵华。到时候,日寇会大量增兵平津。他们会找借口发动全面战争。南苑机场,是日寇的兵家必争之地。日寇需要占领这个机场,进驻飞机。”

自己在天津卫,好像不认识姓张的朋友。

“不然去哪里呢?”

“主要是英七七步枪和布伦轻机枪。”

朝外面招招手。陈文立刻进来。

“这么严重?”

须知道,他一个师,其实才七千人左右。需要面对的日寇正规军,就有足足两个联队。足足七千人。另外日寇还有宪兵。还有大量武装侨民。

飞机不重要。真的。因为即使有,也是非常落后的型号了。

“为什么?”

陈文就是某个看起来非常憨厚老实,但是喜欢一枪爆头的东北军老兵。

“你问。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哦……”

在大沽口外面的渤海湾,还有日寇的海军战舰游弋。随时可以增援上来。

忽然看到有人到来。

“你不能这样糟蹋自己……”

和后世大名鼎鼎的p-38闪电、p-40战斧等战斗机完全无法相比。

“你说。”

须知道,这年头的飞行员非常罕见。

没想到张庸会这么说。还以为这个家伙吊儿郎当的呢!

也是。抗战全面爆发,谁没有牺牲可能?

就算是委座,在山城,也一样差点被炸。

“去……”

还以为是零星几个。没想到,居然有上百个。

“什么装备?”

梅璐红着脸,掐着他的腰,“今天不行……”

“都坏掉了。飞不起来的。只能摆在地上做个样子。”

“一部分是东北军流亡过来的。一部分是以前我们准备自己搞的。还有一部分是后来金陵在北平招募的航校生。”

真的。

“为什么?”

局势太复杂。

“好!”

张庸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不行……”

“啊,你好,你好,张师长……”

“我的条件很苛刻的。只怕张师长办不到。”

“西北方向。十点钟位置。你叫上五个人。我带你们去收拾他。”

吃完早餐,打电话给张师长。但是被拒绝。只有副参谋长接电话。

“以后战争一起,他们两个,应该会冲在第一线。说不定会有牺牲的可能。”

和德国的bf109也完全无法相比。

之前在夏虫语冰看到的那个女人,化名王嫚媛的,她还在不在?她和王竹林似乎关系匪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