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第198章 一口背了近千年的黑锅。(2 / 2)

加入书签

“少食之人,莫不丰足!”

杨坚气得胡须飘荡、怒目圆睁。

“其后关中连年大旱!”“青、兖、汴、许、曹、亳、陈、仁、谯、豫、郑、洛、伊、颍、邳等州连发大水,百姓饥馑!”

“朕命苏威分道开仓赈给!”

“命王禀,发广通之粟三百余万石!以拯关中,又发故城中的周代旧粟贱卖与人!”

“又买牛驴六千余头,分给尤贫者,令往关东就食!那些遭水旱之州,皆免其年租赋!”

杨坚说着说着,眼眶有些发红。

“其后山东又频年霖雨。”

“杞、宋、陈、亳、曹、戴、谯、颍等诸州,达于沧海,皆困水灾,所在沉溺。”

“朕又遣使,将水工巡行川源,相视高下,发随近丁以疏导之。”

“困乏者,开仓赈给,前后用谷五百余万石。遭水之处,租调皆免。”

“朕自继位以来,胆战心惊。”

杨坚略有哽咽,随后又恶狠狠道:

“不知这太宗和玄宗又是谁!”

“是不是??地伐和他子嗣!”

独孤伽罗在一旁斜睨着他。

“你认为??地伐他能得太宗庙号?”

杨坚顿时噎住了。

“你这……”

……

大唐,

李世民虚着眼睛看着天幕。

这位玄宗你有点过了。

隋文帝开皇立制。

天下之人,节级输粟,多为社仓,得无饥馑。

不过……

捻着胡须想了半天。

开皇十四年的灾情究竟是个什么情况,自己还真不知道。

毕竟那时自己才负四岁。

“阿父,隋文帝居然这么过分?”

小李治气愤道。

李世民挑着眉看着他。

这孩子怎么一会儿聪明一会傻的?

看话看半截?

“隋文帝对于赈灾从未轻视过。”

李世民眯着眼睛看着天上‘自己’说过的话。

“从他继位一来,只要地方上出现灾情,必定马上反应。”

“哪怕是其临终三年,仍有遣使赈灾之记录。”

小李治挠挠头皱着眉。

“那阿父你为什么要这么说?”

捻着胡须的手一顿。

“朕没说过。”

李世民板着脸沉声道。

……

【对于开皇十四年的灾情,唯一确定的是关中饥馑,隋文帝让百姓就食洛阳。】

【“十四年,关中大旱,人饥。上幸洛阳,因令百姓就食。从官并准见口赈给,不以官位为限。”《隋书.食货志》】

【但其中的过程和评价《旧唐书.食货志》《旧唐书.戴胄传》《唐会要》与《贞观正要》和《资治通鉴》是截然相反。】

【《旧书》云:节级输粟,得无饥馑。】

【《贞要》云:仓库盈溢,不许赈给。】

【那么问题来了,隋文帝到底在那年赈没赈灾?】

【答案是,长安里的官仓有粮,但义仓无粮,所以隋文帝带着百官和百姓去了洛阳就食。】

【官仓主要储存粮食布帛,用于国家经费。】

【义仓,又称社仓,用于储备粮食专门救荒。】

【是“诸州百姓及军人,劝课当社,共立养仓。”】

【两者互不干涉。】

【但开皇十四年的大旱把义仓的问题暴露无疑,随后在第二年,隋文帝就下令的把义仓收公了。】

……

大唐·玄宗时期

“砰!”

玉质的执壶碎成一片,酒香弥漫出来。

响彻着靡靡之音的花萼相辉楼刹那间鸦雀无声。

“吴兢!”

李隆基怒吼着。

他都要气炸了!

此人当初上贞观正要表,就察觉此人所撰的史书言实不符。

本来以为将其下贬收纳其录本也就完了。

不成想他这书居然被后代当史实看了?

太宗皇帝撰的《隋书》不信!信这?!

李隆基恨的咬牙切齿。

这吴兢明为扬贞观之治,实为沽名钓誉!

当初就不应以“书事不当”贬他!

而是直接以蔑视君父砍了他!

可恨!

……

考古里有一条标准,以最接近其时代的史书为资料考据。

《贞观正要》连《新唐书》都不征录它,直到被收进《资治通鉴》里。

而《资治通鉴》的影响多大是众所周知的。

好了,一口锅盖两个人。

隋文帝盖上小家子气,唐太宗盖上黑隋文帝。

要不说舆论阵地重要呢。

太祖老人家是真的看的明明白白的啊。

老人家翻《资治通鉴》看到本质。

咱翻《资治通鉴》就为装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