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摇滚起来(2 / 2)
刘索拉说:“我瞧您这样的大作家这么懂音乐,会作词,我就在想,我们这些音乐出身的,是不是也可以像您一样,试着以音乐为题材写小说呢。”朱伟追问道:“刘老师之前接触过先锋文学,或者‘垮掉的一代’吗?”
刘索拉点了点头,“我这篇就是摹仿‘垮掉的一代’的文学写的,一开始只是写着玩,后来越写越投入,把我这么多年的压抑和感慨,统统倾泻进去,写了足足两个多月。”
然后喝了口水:“写完的时候才发觉不对劲,我的小说真的算得上是文学吗?”
“你在里面,借了很多角色之口,批评、质疑和反对音乐学院的教育模式。”
方言把眼睛眯成一条缝。
“对,我觉得有很多地方,我实在是不吐不快。”
刘索拉说:“其实我写这篇小说,从来不是在探索文学,我只是用文学的形式在做音乐。”
方言和朱伟互看一眼,“能具体展开来讲讲吗?”
“我就举两个例子。”
刘索拉道:“音乐系的学生要懂文艺理论,我非常赞同,可完全没有必要从第一章背到第二十三章,背的还都是40位哲学家的主要观点、10位自然科学家的思想成就这种没用的东西。”
伸完第一根手指,紧接着伸出第二根。
由于当时的音乐教育模式参考的是老大哥的,教的古典音乐基本上是贝多芬、柴可夫斯基、斯特拉文斯基这些人,德彪西之类小布尔乔亚的音乐都是严禁的,更别提被视作是异端的“摇滚乐”。
“通俗音乐前两年也是不可触碰的禁区。”
她望向方言的目光中充满崇拜,“不过好在有方老师、李谷壹老师你们的坚持和推动,通俗音乐、流行音乐不管是在院校内,还是院校外,都不再是‘黄色歌曲’。”
“过奖了,通俗音乐的解禁是大家伙的功劳和努力。”
方言摆了摆手,“我不过贡献了一点绵薄之力而已。”
刘索拉语气里透着丝期待:“方老师,那您觉得摇滚乐怎么样?”
方言不答反问:“你对摇滚乐这么着迷,怎么不见你在小说里提到有关摇滚的只言片语呢?”
“您刚才不是说,我这稿子里有摇滚的躁动吗?”
刘索拉说:“我觉得写出摇滚的精神,比直接写摇滚更重要,我还想特告诉读者,八十年代的音乐、八十年代的声响到底是什么。”
朱伟好奇道:“那为什么要取《你别无选择》这名儿呢,有什么深意吗?”
刘索拉解释说:“我上学的时候,有个音乐教授曾经对当时玩摇滚的我讲过一句话,‘老老实实学习去,你注定得做古典音乐,你别无选择’,这句话我一直记到了现在。”
方言道:“人生就是选择,即使你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有时候就是这么别无选择。”
刘索拉眼前瞬间一亮:“对!没错!您说得太好了!”
方言微笑说:“那你愿不愿意就以这个为内核,把你这篇《你别无选择》好好地改一改?”
“您说该怎么改?”
刘索拉眨了眨眼,清澈的眼神里透着茫然。
方言先是解释了一番青春伤痛文学,接着话锋一转:“伤痛归伤痛,但我希望立意是积极向上的,就像你小说里的主角们,虽然迷惘,但有追求有激情,就算反叛,也带着一种理想主义色彩。”
刘索拉虽然听不懂,但大受震憾。
“我这里有一个方向,是这一群学习古典乐的角色们组建成摇滚乐队的故事。”
方言递上了一张纸,上面的模板便是摇滚题材电影的经典,《摇滚校园》。
一所虚构的音乐院校,因它沉稳凝重的教学风格,被称之为“古典音乐人才的摇篮”。
新学期来了一位音乐老师,他的到来如同一阵春风,一反传统名校的严肃刻板,鼓励学生们从摇滚乐和流行乐里寻找音乐的激情,激发他们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然而,这种非传统的教育方式最终引发了一场校园风波。
刘索拉一目十行地扫视起来,但当看到需要设计一首摇滚歌曲时,不禁犯起了难。
“这……这……方老师,可我不会作摇滚乐的曲子。”
“这个我当然也考虑到了,所以我准备给你找几个帮手。”
方言嘴角扬起一抹笑意,脑海里一下子想到了崔建和他的七合板乐队。(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