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6.第492章 朝发白帝(2 / 2)

加入书签

而且南方人确实擅长水战,侯景招募的益州兵也没有操练太久,甚至一度被压到了下风。

如果不是侯景的舰队船多人多,而王僧辩实在是太怂了,结果还犹未可知。但现在水师葬送,王僧辩的白帝城是已经没法守了。

白帝城的险要,再于水陆一体,和大部分水道边上的要塞一样,这样的要塞本身的防御并不是很坚固。

白帝城其实在江心洲上。

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在山上筑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便借此自号白帝,并名此城为白帝城。公孙述死后,当地人在山上建庙立公孙述像,称白帝庙。

白帝城单纯作为一个陆上的要塞,远不如玉璧城这样的城池坚固。

最简单的地方,就是白帝城是通过一段浅摊和岸边相连的,只要切断这个浅摊,白帝城就是长江上的一座孤城,舰队和兵马都可以从这里绕过,完全可以无视白帝城内的守军。

所以白帝城必须要有一支相应规模的水师,才能发挥要塞的作用。

而如今王僧辩的水师已经葬送了,短期内也补充不上,实际上再死守白帝城,从战略上和军事上都没有任何价值。

实际上对于王僧辩更好的选择,是从白帝城撤回到荆州,再重新建立防线阻挡侯景。

但是王僧辩又在这个时候犹豫了。

没办法,当年撤回白帝城的时候,他是得到了萧绎的死命令的,如果现在撤回到荆州,肯定会被萧绎追责,到时候职位恐怕不保。

万一白帝城能守住呢?

王僧辩抱着这种侥幸的心里,赖在白帝城不走,就是在赌侯景不会急着攻城,自己还有重振旗鼓的时机。

侯景自然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

其实本质上,是两人背靠的支援不是一个数量级上的。

侯景是苏泽全权委任的益州都督,益州的军政都是侯景一个人做主的,虽然民政官员都是政务堂委任的,但是在战略上都是支持侯景的,绝对不会给他拖后腿。

可以说侯景是背靠着整个益州的资源在打仗,还能得到关中地区的科技和人才支援,政事堂和幕府也是要什么给什么。

但是王僧辩就不同了。

荆州的萧绎并不支持他的军事行动,甚至增兵增粮都不积极。

萧绎没有反攻益州的积极性,甚至对于白帝城的态度也很微妙。

虽然如今和苏泽处于交战状态,但是商队和荆州的联系还是很热络的,大量商人带着萧绎需要的蜀锦、珍宝、书籍来到荆州,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贸易活动。

甚至白帝城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这些商队的活动,让一些物资无法顺利的运送到荆州。

萧绎如今也发现了,虽然丢了益州,但是并不影响荆州的生意,甚至荆州还因此更加繁荣了。

一些西域的商人都会来到荆州做生意,这段日子萧绎给父皇送上了不少的珍宝,其中还包含了梵文原本的佛经几卷,这都是那些西域商人专门卖过来的。

萧绎更是觉得王僧辩不过是危言耸听,苏泽的军队再厉害,还能越过三峡天险来攻打荆州?

荆州可是驻扎着长江中游最强大的水师啊。

所以萧综实际上对于防守白帝城并不积极,甚至还觉得王僧辩驻扎在白帝城有些碍眼,影响到了商队往来荆州。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僧辩能够得到的支持可想而知。

光是能够让自己的军队吃饱饭已经不是容易了,想要更多的舰船?没门!

这也是陈霸先投降以后最大的感受,在关中内部,一切都能形成一个合力,就算是有斗争,也都是在完成这个目标之下的线路之争,不会因为分歧而扯后腿。

但是南梁就不一样了,各方势力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每一个人的出身都和自己身后的政治势力深度绑定,各方派系互相斗争,没有大人物的支持根本无法成事。

而寒门出生的将领,就算是立功也很容易被人冒功,出了一点差错就要背锅。

这一切也是陈霸先选择投降的原因,南梁看起来优待官员,实际上斗争已经非常极化了。

“前方就是白帝城了。”

杨甲拿起千里目,已经看到白帝城的城墙,侯景也掏出自己的千里目,白帝城已经清晰可见。

“传我的命令,在白帝城附近巡游一圈,向城内发射箭羽!”

随着侯景控制长江上游水域,这样的巡游已经进行过多次了,目的自然是进一步打击白帝城内的士气,逼迫王僧辩投降。

不过王僧辩还算是有威望,还能压得住白帝城内的士兵,面对侯景的挑衅还回射羽箭,不过这种对射都没造成什么实质性伤害,在巡游了一圈后侯景也选择了回航。

回航的时候,舰队中分出一支商船队伍,沿着长江向下游前进,不日就抵达了江陵。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