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活捉洪承畴(下)(2 / 2)

加入书签

“抓个活口过来问问这人是谁?”李林也走上前来,皱着眉头道,他这次倒是没料到这人这么衰,竟然瞎了只眼残废了,让他觉得略有些不完美。

短暂的伏击战已经结束,士兵们纷纷开始打扫战场,没一会就在死人堆里扒拉到两个全乎的幸运儿和十几个伤员,这时候审问后,才得知这当官的竟然真是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人:洪承畴。

这下原本只是遗憾的李林直接变成了狂喜,并拍着大腿大骂洪承畴这小子另一个世界上干的亏心事太多,连累到这个世界上的他走霉运,原本历史上崇祯三年六月,洪承畴就因领兵出战解韩城之围有功,而被任为延绥巡抚。

之后王左挂降而复叛,被洪承畴诛杀,在崇祯三年作为杨鹤手下干将,洪承畴不仅大力围剿,还杀降,当时被其杀掉的投降农民军多达数万,由此开始了他疯狂的屠杀和升官之路。

等到了崇祯六年,洪承畴已经任职三边总督,以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成为明廷镇压农民军的主要军事统帅,直至崇祯十四年在松山被俘。

刚开始洪承畴绝食数日,拒不肯降,皇太极派所有能动用的人前去劝降,均被大骂而回,直至伪清吏部尚书范文程前去劝降,为的是查看他是否果有宁死不屈的决心。

范文程至,洪承畴则大肆咆哮,而范文程百般忍耐,不提招降之事,与他谈古论今,同时悄悄地察言观色。

谈话之间,梁上落下来一块灰尘,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

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屡拂拭之”。

范文程不动声色,告辞出来,回奏道:“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

由此皇太极接受了范文程、张存仁等的意见,对洪承畴备加关照,恩遇礼厚。

隔日(五月四日),皇太极亲临太庙,洪承畴立而不跪,皇太极嘘寒问暖,见洪承畴衣服单薄,当即脱下自己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畴的身上。

等到了五月初五日,洪承畴即偕祖大寿等降将正式举行了投降仪式,在皇太极面前俯首称臣。

洪承畴降清后,皇太极命隶镶黄旗的包衣牛录(1652年应洪承畴请求升入镶黄旗汉军)中,表面上对他恩礼有加,实际上并未放松对他的防范,使其在家,不得任意出入。

终皇太极一朝,除咨询外,也没有任以官职。

不过洪承畴并非身在曹营心在汉,等到了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初九日,洪承畴从睿亲王多尔衮率军10万大举南下攻明,十一日至辽河,得知大顺军已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洪承畴极力出谋划策“出其不意,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进”,直趋北京。

等到清兵入关、定鼎北京后,顺治对洪承畴十分器重,以洪承畴仕明时的原职衔任命他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宰相。

到了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多铎率师攻占南京,多尔衮下“剃发令”,激起江南人民的反抗,在满清朝廷风雨飘摇危难之时,洪承畴取代了多铎,被任命为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敕赐便宜行事挽救危局。

顺治十年(1653年),孙可望、李定国所率领的几十万农民起义军在云、贵归附明宗室桂王朱由榔,抗清出现新高潮。

五月,已任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佐理机务,兼任《清太宗文皇帝实录》总裁官的洪承畴,又被任命为“太保兼太子太师,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督军务兼理粮饷”。

康熙四年(1665年)二月十八日,洪承畴死于京师私邸,时年七十三岁,清廷恩赐祭奠如制,谥文襄。

不过最尴尬的是,洪承畴虽然给满清出谋划策立功甚多,在汉族官员中,洪承畴是功劳最大的一个,被封为当朝一品,不过到最后也没有真正被满清接受。

康熙时期,洪承畴已到古稀之年,顶着大学士的空头衔,备受冷落,不得不奏请退休。

像洪承畴这样重要的人物退休,按照道理朝廷必须对他的功劳有所酬谢。

可经过几番讨论,康熙仅仅授予洪承畴微不足道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袭职衔,洪承畴牺牲名节、效力满清20年,几经大战引导清朝坐稳江山,只换来了小小的轻车都尉,成为当时笑谈尔。

到了乾隆时期,洪承畴“叛明”的污点开始掩盖“效清”的功绩,之后清朝将洪承畴列入《贰臣传》,并念其罪功至大,将其列为120余人中的贰臣甲等。

遗臭万年!

(别说洪承畴不是汉奸,也别说他促进民族融合,若是他有功,那抗日战争牺牲的先烈该如何自处?若是抗战失败,汪精卫岂不是第二个洪承畴?一群蠢货自以为是弄出来的历史观点,连教科书的逻辑都搞的漏洞百出,导致现在民族矛盾愈发尖锐,哎!但愿未来会好!)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