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沛县(2 / 2)
一直以来,孙坚正是依赖这两派来将江东世家给死死压制的,但现在却有不同的变化了。那就是随着淮泗派的世家们远离家乡久了,终不免开始在地方上扎根起来。
而他们这些人到了地方上初来乍到的,免不了就要和地头蛇的江东世家们打好关系。
另外一方面,江东世家们也需要这些江北人在政治上结为盟友。
所以彼此之间开始心照不宣的联合,互相联姻了起来。
这一趋势正被孙坚所看破,他当然不能坐视这样的结果出现,所以借张昭为彭城人,熟悉当地情形就将他配入了这次出征名单。
不过张昭也的确是熟悉地理,所以孙坚出城巡视徐州周边的情况就将张昭也带上了。
每大战之前,孙坚总是喜欢带精干小队前去查看附近地理。
有时候只有自己眼睛看过才知道是什么,听别人讲述总是隔了一层。
而作为全军的统帅,孙坚必须要对所处的战场有着充分的了解,附近有哪些山,行军会遇到哪些河,有时候这里面一个疏忽,都可能会影响决战的胜负。
但张昭却劝说过孙坚几次,认为这种事情固然是必要的却不可总做,因为一旦被敌军发现孙坚这种规律,就一定会出兵截击孙坚。
而要是孙坚死了,这决战直接就不用打了。
当然,和过去张昭所提的大部分建议一样,孙坚都还是嘴上尊重着,但实际上依旧我行我素。
如孙坚这样的战场统帅,他们有着自己的信念,也有着一套自己的行事方法。
绝不是什么人提几个建议就能改变他们的。
如果他们这么容易被改变,那他们也做不到战场的统帅。
其实有时候战场决策就是玄学。
从战后来看,活着的人可以争辩要是在这个时候能这样做就好了,但这些从来都是败者的犬吠。
因为实际上,即便是赢得战争的人都不确定自己哪一个决策对战争有绝对的影响力。
一个统帅,在整个战争期间所收到的信息是无穷的,他需要对每个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
有时候遇到艰难的战争,他们这些人甚至连睡都睡不了,就得整夜整夜熬,就为了梳理一个清晰的战场态势。
所以,能为统帅者必须要有个好身体,你得能熬。
而这个时候,你幕府的幕僚们就会这样那样的提建议,但你觉得他们提的就对吗?
有可能他一天提十几条建议给你,而真正有用的可能就那几条,如你是统帅,你也不会都采纳。
而如果恰是此人提出了一个建议,正好决定了胜负的关键,而你又没听。
那对不起,你不仅会输掉一场战争,还会在历史上留下刚愎自用的污点。
历史只写了这位幕僚有用的这次,却从来不会告诉人们,这人此前提的九十九条都可能是错误的。
正是如此,一个合格的统帅必须要有绝强的自信,他必须比所有人都更了解战场的态势。
他相信自己的每一个决定,就认为自己这一把下去,必赢!
不如此,这人是做不好这个位置的。
所以不要再以后世人的角度去看待那些失败统帅了,认为他们一意孤行才有了失败。
难道真的有人认为,只要听别人的话就可以成功吧,那这样的话,奴隶应该是天下最成功的人了。
此时,孙坚就是这样的状态,他从来没觉得率兵出来探查战场情报是错的,他就当这是本职,也是他一直胜利的关键。
所以,此刻孙坚当然预料不到这其中的危险,毕竟等他遇到的话,可能已经没有下次了。
徐州作为中原与江淮的过渡地区,纵目远眺,土地一马平川,几乎看不到几处丘陵,真是英雄用武的好地方啊。
此刻孙坚心中就颇为壮怀激烈,他想到了当年的项羽。
遥想当年项羽带着八千江东子弟过江,不论最后成败如何,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最璀璨的一笔。
也正是项羽的存在,终使得中原人明白他们江东子弟的豪迈!
今时今日,此时此地,他孙坚也是渡江而来,同样是决定天下的决战。而这一次,他手里的兵力足有两万。
而这一次,我孙坚可以再立下如项羽一样的功勋吗?
但莫名的,孙坚忽然想到了战死的儿子,孙权。
正是这一想,直接将孙坚刚刚升起的雄心壮志给击溃了。
此刻,孙坚只有一个念头:
“我真不是一个好父亲啊。”
这边,张昭当然不知道孙坚的脑海已经浮想联翩了,他正给身边一众扬州将们介绍着附近的形势。
他指着西面那条如同银带一般的河流,它一直向着后面的彭城延伸,一直西城五里处。
张昭说道:
“这就汴水,从这里可以直接进入到鸿沟,当年项羽与高祖相持鸿沟,正是赖于这条水,才将彭城辎重源源不断送往前线。”
然后他就对孙坚道:
“主公,如今敌军很可能就会从汴水这边南下,我们应该在这扎营,率先空扼住这条水道。”
孙坚点头,不置可否,而是指着东北那边一条更为宽阔的河流,问道:
“那里就是泗水吧。”
张昭没有回头看就回道:
“是的,那便是泗水。”
孙坚摸了摸短胡,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我没记错的话,那泗水上游的沛县不仅连泗水,还可以泡水连汴渠吧。”
张昭点头,承认:
“沛县的确为彭城门户,从此过,可从两面夹击彭城。”
孙坚若有所思,问:
“何人守沛县?”
张昭回忆了一下,不太确定道:
“好像是徐州军的悍将蒋钦?”
于是,孙坚不再问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