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第323章 经略江东(1 / 2)
第323章经略江东
一百多年前,大周就开始进行科举的,不过现在的科举,还是比较粗糙的阶段,一年其实录取不了多少人。
而做官的门路,除了科举之外,就是高官们的举荐了,这才是这个时代最宽广的进身之阶。
甚至李云本人,其实也是靠这个门路做了官,他是被苏靖举荐,才被朝廷任命为越州司马。
苏大将军那个时候,刚一出山,就很轻松的平定了越州的叛乱,在朝廷说话的份量还是有的。
这种举荐,也注定了那些高门大户,会长盛不衰。
而如果书籍知识的成本,能够被抑制下去,科举制度被铺开完善,这些几百年乃至于上千年的世家,其实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根基。
倒不是说他们会一夜之间消失不见。
但大多数世族,都会陆续凋零。
毕竟你一个家族,充其量几百上千人,与天下人相比,数量太小了,哪怕是按比例出人才,也很快会被时代所淘汰。
而世族没落之后,取而代之的将会是士族。
虽然读音类同,但其实已经天差地别。
一个大的世族,可以轻而易举的影响一个区域,乃至于影响王朝兴衰,但是士族吗…
整个士族阶层加在一起,或许还有些力量,但是单个士族,其实就无足轻重了。
毕竟这个时代,也有士族。
石埭的顾家,李云的妻族薛家,还有吴郡的卓家,这些都能够算得上是士族。
这种士族,跟崔,郑,李,王这种大姓的势力比起来,实在相差太大太大了。
至于印刷术的改进,能不能把知识成本降下来,能降下来多少,李云心里也没有什么底,但是凡事总要试一试。
他来到这个世界,总是要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改变的,而想要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世界,没有其他的捷径,只能从教育出发。
一点一点更易这个旧世界。
李云在越州待了整整一天时间,到了第二天,他才准备动身离开,杜谦一路相送,送到了城门口的时候,二人互相拱手作别,杜谦问道:“二郎这是要去哪里?”
“我去吴郡看一看。”
李云开口笑道:“年底了,去看看那里的盐道是个什么模样了,而且卓家这些年深耕商道,我在宣州弄到的那些铜,也要想法子处理了,卓家说不定能帮上忙。”
强占义安铜矿这件事,是不能长久的,毕竟没有名分,而且李云留在义安的兵马,也不过就是一个校尉营。
这个校尉营,在义安可以算作是碾压性的力量,但是在外部力量看来,未必就有那么强。
一两年之内,如果李云的势力没有进一步进展,这个铜矿他就未必能把握得住了。
朝廷不收回去,也会有其他势力插手进来,因此这个铜矿的资源,李云必须尽快转化为自己可用的资源。
至于是铸钱,还是卖出去,亦或是作为他用,暂时都还没有个章程,吴郡的卓老爷,从事商路多年,多半有门道,去做这件事情。
李云这趟去吴郡,一来是巡视自己的盐道,有没有被当地的人贪了去,二来就是要处理一些关于军队的辅助事项。
比如说制甲炼兵的匠人,吴郡肯定比婺州要多,这一趟去吴郡,这些事情李云都要着收去做。
顺便看看,吴郡适合不适合做大本营,要不要把自己的老巢给“迁”过去。
从开始崭露头角以来,李云已经经历过多次搬家了。
从苍山到陵阳山,再到越州,到婺州。
每一次的迁动,实际上都是一次剧烈的动荡,现在李云需要找一个能够作为长久大本营的地方,然后就此安定下来,以这个大本营开始,往四面八方开始扩展。
吴郡和江宁,都可以作为选择。
吴郡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毕竟这个地方李云曾经淌过一遍,现在基本上还在他的控制之中。
杜谦默默点头。
他还是比较认可李云现在的举动的,不管外部局势如何动荡,李云始终都是不紧不慢的在一点一点,脚踏实地的发展壮大。
李云正要翻身上马的时候,远处孟海一溜小跑跑了过来,给李云递了一封信。
“将军,刚送来的。”
李云接过信封,先是看了一眼信封,便拆开看了一遍,看完之后,他的目光落在了这封信的落款上。
落款是四个字。
青州周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