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弑父背主之徒,有脸让我们尽忠?劝降也是门艺术,张辽觉悟了!(2 / 2)

加入书签

一万大胜的刘军将士,浩浩荡荡入城,完成了对阳泉城的占领。府堂内。

关羽和萧方并排高坐上位,关平,周仓,廖化诸将,则是扶剑侍立两侧。

沉重的脚步声响起,被五大绑的张辽,为许褚押解入堂。

关羽一见张辽这副狼狈状,起身就想要上前为张辽解绑。

“云长将军!”

萧方却微微摇头,眼神暗示提醒。

先前关羽得知许褚生擒张辽,既是松了口气,又是犯愁该如何说降张辽。

萧方便称由他来降伏张辽,关羽得从旁配合。

现下眼见萧方眼神阻止,关羽只得重新坐定,没有起身去为张辽解绑。

“关将军,这个张辽既然执迷不悟,铁了心要为吕布那四姓家奴陪葬,那咱们也别强人所难了。”

“来人啊,将张辽押赴刑场,就地处斩!”

萧方羽扇一扬,冷冰冰的下了杀令。

关羽吓了一跳,猛的看向了萧方。

这什么情况?

咱不是说好了,要招降张辽的么,怎么临到关键时刻,你突然改了主意,竟要砍了张辽?

“军师——”

关羽张口就想替张辽求情,萧方却一抬手,拦下了关羽,眼神别有暗示。

招降张辽当然是要招降的,这么一员可入武庙的名将,他怎么可能真舍得杀。

只是张辽并非孬种,连关羽都说服不了,又岂是自己动动嘴皮就能招降得了的。

对付张辽这种硬骨头,就得略施些手段,软硬兼施才行。

现下他来唱这黑脸,正是为稍后关羽唱红脸做铺垫。

关羽虽猜不透萧方深意,但想自家军师向来神机妙算,既然这么做了,必定有其深意。

当下关羽便将劝说强咽了下去。

许褚便一招手,虎卫们一拥而上,便要将张辽拖下去斩了。

“刘玄德有如此神人辅佐,温侯你焉能不败!”

“温侯,我张辽先走一步,我在黄泉路上等着你!”

张辽非但对萧方没有怨恨,反倒是投以敬佩的目光,一声无奈的叹息后,转身便自己向堂外走去。

他这是要坦然赴死。

关羽眼见张辽远去,急得眉头直皱,目光急是看向萧方。

萧方却不动声色,静静的看着张辽被押走,直到被押出堂外时,方才向关羽微微点头暗示。

关羽就等着他的暗示,忙是拱手道:

“军师,文远与羽乃同乡,情同兄弟。”

“请军师看在羽的面子上,能否给文远一条生路?”

萧方却眉头一皱,不悦道:

“所谓军令如山,我即已下令,岂能轻易收回,不然如此何以服众?”

关羽无奈,只得站起身来,向萧方一揖:

“文远乃大将之才,必能助兄长扫除汉贼,匡扶汉室!”

“羽请军师看在兄长大业的份上,收回成命,给文远一个机会吧。”

张辽听得关羽如此看重自己,以其骄傲性情,竟然能这般拉下脸来为自己求情,心中不禁一阵感动。

萧方脸上杀意这才收起,不情愿的扬了扬羽扇:

“罢了,既然关将军这般求情,方怎好不给关将军这个面子,就暂且饶他一死吧。”

关羽如释重负,忙是几步上前,为张辽亲自解下了身上的绳索。

“辽能结识云长兄这般知己,虽死无憾矣!”

“然则辽身为温侯部将,又怎能做背弃主公的不义之举!”

“云长兄一片心意,恐怕辽依旧难以从命!”

张辽向关羽一拜,脸上虽有愧疚,态度却依旧坚决。

看着言辞决然的张辽,关羽也没了辙,只得又瞥向了萧方求助。

萧方站起身来,缓缓走到了张辽跟前。

“张文远,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年你是为丁原招募从军,真要论主公的话,丁原才是你的旧主。”

“吕布为丁原义子,与你同在并州军中为官,他与你的关系,充其量只是同僚而已。”

“当年你奉丁原之命,往兖州募兵,归来之时适逢吕布弑父杀主,杀害了丁原,夺取了并州军大权,你是无处可去,不得已之下才率本部兵马,归属于吕布麾下。”

“依我之见,你与吕布的关系,最多也就是同盟关系而已。”

“吕布从来不是你的主公,你也从来不曾做过吕布的臣下部属!”

“吕布既非你主公,你又何来背主不义之说?”

萧方将张辽与吕布关系,剖析了个明明白白。

一旁的关羽,这才恍然明白,萧方这是在为张辽倒戈搭台阶。

萧方也是心里有底的。

吕布与张辽,严格意义上讲,本来就并非主臣关系。

曾经历史中的张辽,在吕布伏诛之后,自己兵败被俘之后,最终也选择了投降曹操。

这也足以证明,张辽内心之中,对吕布并无死节之心。

所以萧方要用关羽对他的情谊,再加上自己晓之以理,为张辽搭一下台阶,好让他迈过心里那道坎。

果然。

萧方将他与吕布的关系一捅破,张辽身形一震,顿时陷入了沉默之中。

“文远,萧军师说的没错,你并非吕布之臣,没有必要为其死节。”

“何况你大好男儿,若为吕布这等不忠不义,寡廉鲜耻之徒赔葬,岂非要让天下人耻笑?”

“文远,听为兄一句劝,归顺吾兄吧。”

关羽又加了一把火,拍着张辽肩膀再三劝说道。

张辽眼中的犹豫顾虑,终于是烟销云散,如拨云见月一般明朗起来。

深吸一口气后,张辽遂向着萧方深深一揖:

“多谢萧军师,一语将辽点醒,令我张辽醍醐灌顶!”

“烦请萧军师和云长兄代为转告左将军,我张辽愿归降于他,以我余生助他匡扶社稷,兴复汉室!”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