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峡谷(1 / 2)

加入书签

非洲的好东西多,很多植物看似不适合,但有特定的优异种质基因,这才是最宝贵的。

暂时定下方向后,郭阳又立马给余秦去了电话。

铃声响了一阵后才被接通。

“喂,老板。”

郭阳开口道:“集团有意到非洲投资农场,瞿阳说全王可能会有投资万寿菊农场的想法。”

只停顿了少顷,余秦便万分欣喜的说道:“太有意向了。”

万寿菊的价值主要来源于鲜花加工中的色黄素,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饲料等领域。

但主要市场却是用于出口,以往也更多的是国外中间商销售。

国内企业的无序竞争以及种植面积的虚假炒作使得色素万寿菊产品已降至加工成本价。

“那行,我这边先沟通,到时让宁小婧联系你。”

全王生物这两年的日子并不好过。

看似业务广泛,技术储备也足,前两年却一直没有集团的资金支持。

技术成果没有得到转化,整个的技术研究也暂时减缓。

可能稍不注意,后来者就追上了。

但全王也有具备高护城河的领域,为植物源农药量身定制的苦橐草,其抗虫杀菌的特性比寻找植物要厉害许多。

郭阳问:“生物农药的市场开拓怎么样了?”

余秦苦笑了声,说道:“目前最大的客户就是天禾和九三合作的有机大豆种植基地。”

“见效比化学农药慢,价格还要贵上10%-20%,农户接受程度不高。”

郭阳说:“问题不大,先把集团内部的业务消化了吧。”

10万亩有机大豆种植基地上的苜蓿已经在绿肥还田,播种也快了。

同时海南新一批加代繁殖的天豆1号种子也即将收获,赶在夏季播种应当也是没问题。

有机大豆基地,加上各地的制种基地推广,这部份业务暂时也足够全王消化了。

结束了余秦的通话,郭阳又加了会儿班处理了下积累的文件。

次日先是去看了各个工厂的情况,随后又下乡去了各个制种基地。

工厂的种子加工已经进入了尾声,现在忙活的是河西乳业。

制种基地的面积也扩大到了50万亩,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反而没有从2万亩扩大到10万亩时多。

这证明天禾的管理水平切实提升了。

天禾的亩保费现在已经是独一档,制种户趋之如骛。

所以天禾的制种基地现在都是成片的连在一起,隔离区符合规范,管理也方便。

各种管控要求也极严,农户对天禾也是言听计从。

亲本种子外泄的可能性再次降低,实现了从源头上扼制住套牌种子的目标。

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新员工太多,在制种技术指导上可能有所欠缺。

甚至不乏农户反过来叫嚣或者是指导大学生的情况。

但这都是正常的。

总体来说,很完美。

等今年的金塔苜蓿草场轮作后,天禾的制种体系也会转变为自有基地与农户制种相结合的模式。

既带动了地方,同时抗风险能力也进一步提升。

……

九泉市未开发利用的戈壁荒滩有2.16亿亩,占全市国土的绝大部分。

其中有开发潜力的大约有近两百万亩。

九泉人民也早已习惯了戈壁大漠的生活环境,偶尔也有发展戈壁设施农业的项目。

无非就是搭建温室,在温室里用基质种蔬菜和果树,如今这也算不上多稀奇的事。

严格来说并没有像政府吹的那么玄乎:戈壁变桑田,再造耕地。

但如今,有一家企业却真这么做了,在戈壁上种树。

虽然动起来的地块还很少,但这也引起了一阵轰动。

市民路过时都会忍不住驻足眺望。

原来这里碎石遍布,土壤贫瘠,植被稀疏,风沙走石更是常态。

如今,却换了副姿态。

风从祁连山深处吹来,拂过山脚下一眼难望到头的沙棘园。

树苗很小,偶尔吹起得风沙更是让其格外的脆弱。

但这却承载着希望。

再度外出前,郭阳也来到了这片戈壁,看到的是一副忙碌的场景。

原本高低起伏的戈壁滩已经变得平整,两台滚筒式捡石机仍在来回穿梭着捡拾大块的石头。

捡石机不是郭阳曾经改造的那两台,是丰凯农机针对性的研发出来的,牵引的拖拉机也换成了猎豹220系列。

块头大,马力十足,细小的砾石没有捡拾干净也无伤大雅,大块的捡走就算完成任务。

挖机在开宽窄行的沟,滴灌浸湿土壤后,随后再进行挖坑栽苗。

而在相邻的另一块地界,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矮小的沙棘林面对风沙,却拥有着所向披靡的生命力,浅埋的深黑色的滴灌带拉出一条条长龙。

郭阳来到了育苗的温室,又一批扦插的沙棘苗芽头已经发了出来。

而在温室外,停留着一辆大货车,戴着头巾的工人正忙着装苗木。

郭阳笑道:“要不给我私人飞机上也装点,我顺路就带到阿尔泰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