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伤亡还是太少了!(2 / 2)
差不多一个联队阵亡了,当然了美军的伤亡更多,至少不低于五千人,甚至更多。
但他也不禁为岛上的防御有些担忧,那就是美军的海空力量实在是太强大了。
“想要守住瓜岛,恐怕没有那么容易。”百武晴吉中将喃喃道。
“给大本营发电报,告诉他们,我们需要更多的援军,请求海军协助。”
终于,百武晴吉中将决定请求增援。
“哈依。”旁边的作战参谋连忙应道。
而美军这边,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准备,逐渐恢复了士气。
士兵们也在严格的训练下,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
武器装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和改进。
尤其是巴祖卡火箭筒,美军也配备了一部分,面对日军坚固的工事,他们也有了反击的手段。
看着焕然一新的部队,麦克阿瑟的心中充满了信心。
他知道,现在是时候向日军发起反击了。
随即麦克阿瑟召开军事会议,详细地阐述了他的反击计划。
这一次,麦克阿瑟学聪明了,不再像之前那样傻乎乎,一个劲的往前冲。
决定先对日军的防线进行试探性攻击,了解他们的防御部署。
然后,根据情报制定出更加精确的作战方案,一举突破日军的防线。
不得不说,随着战争的推移,指挥的战斗次数增加,麦克阿瑟的指挥作战经验也在不断地增加。
可以说,认真起来的麦克阿瑟还是有点能力。
毕竟能成为五星上将自然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一众参谋们听着麦克阿瑟的计划,不禁纷纷点头。
至少这一次的计划靠谱许多,眼神中也充满了期待。
计划得到通过,滩头阵地上的美军立刻开始对日军防线的试探性攻击。
整整一个连的美军士兵在炮火的掩护下,悄悄地接近了日军的阵地。
他们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日军的动静,寻找着敌人的弱点。
“该死的,这些日军跟老鼠一样,全都藏在地下,根本找不到他们。”
“让喷火兵上场吧,对着那些洞穴喷火,烧死这群该死的老鼠。”
“是。”
但是日军很快就发现了美军的行动,立即展开了激烈的反击。
子弹如雨点般飞来,炮弹在美军身边爆炸。
但是,美军士兵并没有退缩,他们顽强地坚守着阵地,与日军进行着殊死搏斗。
“该死的,他们布置了大量的碉堡,甚至将整个地底都挖空了。”
“呼叫炮火支援,必须摧毁这些障碍物。”a连连长大声的喊道。
“是。”
没多久,日军再次见到了美军强大的炮火支援能力。
轰!
轰!
轰!
大量的炮弹落在日军的工事,天空中时不时就有战机落下炸弹。
一时间日军的阵地被大量的炮火笼罩。
好在日军趁着炮火间隙,采用灵活的战术,不断地进行反击和偷袭。
负责观察战争的美军参谋们,立刻将搜集到的情报汇报给麦克阿瑟。
看完之后,麦克阿瑟眉头微皱,这些该死的地老鼠,太难缠了。
根据搜集到的情报,麦克阿瑟再次调整了进攻方案。
经过调整之后,加上美军各部队之间的配合越来越紧密。
日军的防守开始出现问题。
而这时,美军也开始发起反攻,喜爱那个日军的防线发起了前面反击。
美军的炮火如雷霆般轰鸣,炮弹像流星一样划过天空,落在日军的阵地上。
日军的碉堡和障碍物在炮火的打击下纷纷被摧毁,防线出现了缺口。
美军士兵们高呼着口号,奋勇向前。
他们如潮水般冲向日军的阵地,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近身战斗。
刺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鲜血染红了大地。
日军也不甘示弱,他们顽强地抵抗着美军的进攻。
双方在阵地上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战斗异常惨烈。
麦克阿瑟站在指挥所里,神情紧张地关注着战场上的局势。
同时不断地调整着作战部署,指挥部队向日军的要害部位发起攻击。
在激烈的战斗中,美军逐渐占据了上风。
他们凭借着强大的火力,一步步地压缩着日军的防线。
终于日军开始出现了溃败的迹象。
他们的兵力和弹药逐渐耗尽,无法抵挡美军的进攻。
一些日军士兵开始投降,而另一些则选择了自杀。
见此,麦克阿瑟知道胜利的曙光即将到来。
所以命令部队加快进攻步伐,绝对不给日军喘息的机会。
“加大进攻力度,务必以最快的速度拿下瓜岛。”此时的麦克阿瑟已经顾不上什么伤亡数字,他就一个要求,尽快拿下瓜岛。
“准备撤吧。”同时刻的百武晴吉中将也察觉到了瓜岛将要守不住了,所以决定撤退。
这一次的瓜岛战役,美军损失超过两万余人,这里说的是阵亡,可不包括受伤。
算上受伤的话,足足超过三万余人。
远比同时期的瓜岛多了两万余人。
这还是在强大的火力面前。
如果不是没有强大的火力,恐怕伤亡会更大。
当消息传到寸云生的耳朵里,不禁一阵感慨。
得亏自己传递的消息,不然的话,美军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伤亡呢?
可惜还是太少了。
再多个几倍就好了。
原本他以为这一次至少美军会损失五万余人以上,谁知道只有三万多。
虽然差了点,但不重要。
因为接下来还有其他岛屿争夺战。
这一次跟原来不一样,那就是日军在澳军的军队超过三十万,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不仅如此,还有十几万移民。
也就是说,美军想要实施蛙跳战术,就绕不开澳洲。
除非他们彻底不管澳洲了,选择极限换家,那样的话,澳军应该第一个不同意。
除了这些,日军的联合舰队的主力全都集中在西太平洋上,美军想要绕过去完全不现实。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