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远距离无线电力传输(2 / 2)
“只能放弃了。”
那三座避难所,加起来大概有二三十人。
苏武几乎能够想象到。
当他们得知救援不会到来的时候,会是何等的绝望。
明明给了希望,却在最后一刻又突然将其掐灭。
那种从天堂坠落入地狱的失落,不会亚于任何酷刑。
苏武无声的叹了口气。
眼中的怜悯一闪而过,并没有在心中留下任何的痕迹。
作为掌控了末世中1亿多人口的统治者。
苏武这段时间,见过了太多类似的事情。
不要说这二三十个人。
就算是前去救援的那支商队列车被灾难吞没,车内几千名乘客全部死亡。
也照样已经不会给他带来太大的情绪波动。
苏武只是知道的太多而已。
本质上。
他并不是真正超凡脱俗的神灵,也没有能力去拯救一切。
自然不需要去背负太多的责任和负面情绪。
关闭报告。
回到之前的规划界面。
苏武继续陷入之前的思索中。
随着对镇海市的转移工程,进入后半阶段。
苏武对于汇聚在那里的商队列车,也有了新的划分。
总共330支商队列车。
200支负责将首批400万镇海市人,运往农家小院。
此时它们刚刚抵达目的地。
正在交接人口,准备继续回程进行第2批人口转移。
120支商队列车,离开了海岸线,深入了海洋凝结的冰原之中。
前去拯救镇海市以外,其他同样位于海底的避难所。
在苏武的特别授意下。
这些商队列车救援的路线,会优先从最接近镇海市的高危地带开始。
以尽可能的抢在那边的灾难扩大之前。
救下更多的人口。
得益于这个策略。
最近两天以来。
至少有20多万人,从原本濒临死亡的境况中被拯救出来。
与随后扩大的灾难范围,错身而过。
最后10支商队列车。
则和剩下的8000辆雪地运输车一起。
负责将仍然在通过7条海底通道,源源不断地从镇海市避难所运输过来的物资。
转移到附近地质稳固的山谷仓库之中。
这两天下来。
已经累计有超过3000万吨的物资,被送入了那些仓库里。
等待着未来,商队列车的主力部队腾出运力后,再将其拉走。
这些对商队列车的安排。
其他都是效率为先,仅有负责前往海中救援的那一部分。
并没有遵循收益最高的原则。
而是把宝贵的运力,更多地倾斜在救援人口上。
甚至宁可为此,直接放弃垂手可得的普通资源,以及错失带走一部分稀有资源的机会。
这算是苏武属于普通人的那一部分情感,带来的小小的任性。
他愿意付出一部分,不影响整体利益的代价。
来看到被从绝境中拯救出来的人们脸上,那发自心底的感激。
而除了调整商队列车的任务以外。
这两天,还有一件重大的事项。
就是在投入大约12000点灵性以后,苏武针对无线传输电力方面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成果。
成功的制造出了,能够在空气中直线传输超过1000公里的定点电力传输装置。
并顺带,还对原有的火力发电机,进行了进阶性质的改装优化。
虽然没有提升多少对于燃料的利用效率。
但却成功地降低了制造这些发电机的成本,以及让它们获得了在相同发电功率下,更小的体型。
这两项科技上的进步。
让苏武原本构想的,在燃油存储地就地发电,然后再将电力输送回农家小院的方案。
有了成为现实的可能。
“目前两座对接的大型电力传输装置,已经生产完成。”
“并通过空中运输。”
“一台运到了农家小院西北方向20多公里外,山脉中的一座高山上。”
“另外一台,运到了临海避难所附近,临时仓库所在的那一片山区的高峰上。”
“它们将作为电力传输工程中的主体。”
而围绕这两座大型电力传输装置周边。
还安装有一系列同款的小型电力传输器。
它们一方面,负责将火力发电站发出的电力,输送到临海避难所那边的大型电力传输装置那里。
一方面,负责将江河市这边的大型电力传输装置接收到的电力,跨越20多公里的距离,真正输送到农家小院避难所内部。
完成末端的收尾工作。
“另外,建设在燃油临时仓库那边的火力发电机群组。”
“因为成本和占地面积大幅度的降低。”
“总装机容量,达到了5000万千瓦。”
“大约等同于50座大型火力发电站。”
“每小时可以消耗1万多吨的燃油。”
“预计持续运行6到7个月,可以将这边存储的8000万立方米燃油,全部使用完毕。”
看着最后计算出的数字。
苏武一时间忍不住皱了皱眉。
超过半年的发电周期,仍然还是有些太过漫长。
要知道。
从进入末世到现在,也不过才堪堪9个月左右。
苏武就从零建设起了一座容纳上亿人口的超级避难所。
现在却还要费半年多的时间,才能消化掉临海避难所那边的燃油。
多少显得不太对称。
只是,建造一片5000万千瓦的发电机群组。
本身就已经堪称是一项史诗级别的工程了。
苏武前世,亚洲最大的三峡水利发电站,装机容量也不过才2000多万千瓦。
这布置在临海避难所山区的5000万千瓦的发电机群组。
都已经超出其两倍还多一点。
再继续增加下去。
风险和建设成本,就都会变得太过巨大。
有些得不偿失。
“暂时先这样。”
“半年就半年吧。”
“要是不这么干,等商队列车腾出运力来运输。”
“怕不是都要等到一两年以后。”
“对比起来,其实已经相当快了。”
自我安慰了一番。
苏武终究还是忍住了,继续扩大电厂规模的冲动。
而随着远距离无线电力传输技术的成熟。
不只是解决了临海避难所那边,运输燃油的难题。
对于苏武在东洲其他各处的附属避难所,甚至还有商队列车未来的行为模式。
也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