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子弟兵上岛(1 / 2)
第二天。
李多鱼从酒楼的双人房里,醒了过来。
脑袋有些发昏发胀,身上全都是酒味,就只穿着一条短裤,晓英好像不在房间里了。
李多鱼看了下左手的腕表,没想都已经早上九点了,自打重生后,他还真没睡到这么晚才醒。
昨晚气氛是很好,李多鱼并没有喝断片,而是一直保持清醒回到了房间里。
可怎么这么累啊。
李多鱼环视着四周,虽是一家刚建设没几年的酒楼,可能是当初的老板没过去国宾馆,又或者资金不够的原故。
这家酒楼除了床比较好,房间比较大外,隔音也相对好点外,没什么区别。
同样都没有洗浴间这种东西,想上厕所的话,得去公厕,想洗澡的话,还是得到一楼打水。
李多鱼醒来后,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明明只是喝了点酒,可怎么全身酸痛啊。
李多鱼揉着腰时,看了眼,好几个淤青的地方,这下全都想起来了。
果然,年轻就是好啊!
而就在这时候,周晓英端着一盆水推门进来,手里还拎着两个圆圆的海蛎饼。
见他醒来后,周晓英没好气道:“身上臭死了,赶紧洗一洗。”
李多鱼咧嘴笑道:“你洗过了没有,要不你先洗吧,我不着急。”
周晓英投来了杀人般的眼神:“要洗就赶紧洗,不洗的话,我直接倒掉。”
“洗,当然洗。”
李多鱼洗漱完毕后,把两块海蛎饼都给吃到肚子里,随后喝了一杯的白开水。
临走前,周晓英还把床上的被子叠整齐,关上门,这才离开。
而等他们到酒楼大堂时,已经聚集了不少外地的同学。
张德发一直在跟老板道歉:“老板,我真不是故意的,要不我赔你点钱吧。”
碰到这样的顾客,黄老板也很糟心,不会喝就少喝点,把他整张床和被子,吐得到处都是。
这个被子,短时间内估计没法用了,得晾晒一段时间,才有可能把味道去掉。
黑着眼圈的张建华,张大嘴巴抱怨道:“就不该跟你睡同一间,他娘的,结果被你搞得一整晚都没睡。”
酒楼老板本打算象征性收个一块钱,意思意思下,见李多鱼来了后,立马改口道:“算了,就一床被子而已,我让人多洗几遍就好了。”
“那就谢谢老板了,真的很不好意思。”
“没事,像你这样的客人,我们也遇到过不少,都已经习惯了。”
大家简单聊了几句后,张德发就跟着姚雪、张建华他们坐班车,返回了榕城。
毕竟明天大家都要继续工作,而李多鱼则跟好几位同学,一同返回青口码头。
尚峰镇管辖的海岛还是比较多的,镇上陆地的人口加起来,并没有海岛的人口加起来多。
当年读书那会,他们也算是相对抱团取暖的,海岛出身的一般会玩在一块。
李多鱼记得,当初有部分同学特别看不起他们这些海岛来的,整天阴阳怪气,连名字都不愿意叫他们,就特别喜欢叫他们“水猴子”。
李多鱼记得特别清楚,当初他们最喜欢讲的一句话是:
“你们这些水猴子,待在水里就行了,上岸来做什么?”
一开始李多鱼非常生气,可后面发现道理压根就讲不通,那些同学骨子里就是看不起他们这些海岛来的。
于是,李多鱼和阿贵以及一些其它海岛的同学抱团起来,看不起他们的话,那就打到他们看得起为止。
就像班主任说的,一开始,他也算是个不错的学生,可由于初中四年都在忙着干架。
打着打着,就成了问题少年,也成了班主任眼里最皮的学生,可海岛的这帮同学却都非常喜欢他。
尤其是张振平,还有李双杰这几位,当年他们可没少一起翻墙,一起挨骂过。
而很多细节李多鱼早就已经忘了,昨晚除了喝酒外,李多鱼一直都很安静地听着。
听他们讲述曾经的往事。
对他们来说,只是八九年前的事情,可对李多鱼来说,跨越了整整五六十年。
人的年纪一旦上去了,就特别容易怀旧,有些从前怎么看都不顺眼的人,现在也没那么讨厌了。
虽然实际年龄上去了,可李多鱼吃菜时,还是习惯把芹菜给挑出来。
在去青口码头的路上,一群同学嚷嚷着,要去看看那艘岛国人送他的钓鱼船。
张振平感慨道:“今年,我出海的时候,看到你那艘船好几次,羡慕得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要早知道是你的,我直接到你们担担岛找你了。”
有位同学无语道:“有那么夸张吗,船又不是女人,干嘛流口水啊。”
“你懂个锤子,对我们这种讨海的人来说,船比女人重要多了,你是没见过多鱼那艘船,真的超级好看,开的又快,从我旁边经过时,那个水浪是真的好看啊。”
“那你别娶老婆了,跟着船一起过算了。”
“不好意思,孩子都两个了,赚到钱的话,我都打算要第三个。”
“.“
班车到了青口码头时,发现今天格外的热闹。
有很多人在那里围观,码头刚刚来了七八辆带篷布的解放牌大卡车。
有不少阿兵哥,从车后斗跳了下来,他们一个个都背着战时用的大背包。
唯一不同的是,他们并没有拿枪,大多数人手里拿着都是铁锹、十字镐之类的,还有人背着大铁锅。
这些阿兵哥看起来都非常年轻,平均起来不到二十岁的样子,有些脸上还有些许稚气。
可一个个都晒得很黑,甚至比他们这些海岛人还要黑。
“bi~~”
随着一声哨响,有个戴帽子的长官沉声喊道:“给你们两分钟,放下东西,马上给我集合报数。”
哐当!
阿兵哥纷纷放下手里的家伙,以最快的速度站成了四个方队,每个方队都有三排,迅速报数了起来。
“一、二、三、四”
报数完后,一个排长喊道:“报告,一排,34人,全员到齐。”
“二排,35人,全员到齐。”
“三排.有一人腿部受伤,请假在连队养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