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治宗(1 / 2)

加入书签

第249章治宗

“三灵根两人,四灵根七人。”康大宝看得点点头,这情形倒是比他之前所料的要好上不少,总算有两名三灵根资质弟子登门拜师。

要知道,在左近这些小门小户的家里头,一名三灵根的仙苗,都已可以视作家中栋梁了。

有那人丁单薄的人家,说不得个把甲子都盼不到这么一位。

对于现今的重明宗而言,三灵根也算不得多。门中迄今也不过四五名罢了,是以这次登门拜师的三灵根仙苗,重明宗上下也未有做什么多的考量,便尽数收下了。

当然,这也是因了这两名仙苗家世清白的关系。

其中一人来自洪县贺家,乃是贺家偏支所出,按辈分,还是贺元禀的族兄弟。

若在从前,这等决定贺德工定是难下的。可现今洪县贺家大不如前,重明宗却是愈发兴旺。

现在贺德工若不在自己还能借大兄遗泽,与重明宗这些世兄弟说上话的时候送人。

那么再过些年,等到这层人情再淡薄些了,贺家怕是想送都送不进去了。

另一人是个颠簸了好些路途,才碰巧挣扎过来求仙的教书先生。

此次重明宗大开山门,来的人中却也不止修仙势力。有不少凡人中的大豪、土霸也带着适龄的子侄辈来碰碰运气。

只是他们带来的子侄先前都未测过灵根,能入选的也相当之少。

比起家世相较复杂些的小家族子弟,重明宗几个当家人倒是还更倾向于从这些人中拣选弟子。

毕竟家族子难养熟的这个道理,也不止普州石山宗的长老们清楚。

重明宗从前未有起势,仙苗稀少,便是连五灵根的墨儿都有在用心培养。

在这种背景下,康大掌门自然乐得纳些似贺元禀这样的练气小族子弟入门。

待后来形势明朗些了,便是明喆这样的三灵根仙苗,康大宝若不是被明二爷用情义绑住、实在挣脱不得了,却也都未必愿意收了。

反之,似这教书先生这般背景干净,又资质出众的求仙凡人,康大掌门自然乐得有多少收多少。

也就是他运气好,遇上了莫苦这么位软心肠;若是碰见的是其他重明弟子,他们还真未必会停下脚步,耗费时间来理这么个衣衫褴褛、浑身脏污的凡人。

莫苦见这教书先生实在可怜,感他心诚,又似是在其身上看到了点儿自己从前的影子。

于是这才掏出测灵尺来试过一试,他在这之前,却也没想过竟会冒出个鲜见的三灵根出来。

就算这教书先生已经二十有五,浊气已沉入周身筋脉,修行起来速度相较年岁小些的仙苗自要艰难许多,可以说已几无筑基的前途了。

可依着他这三灵根的资质,将来只要舍得刻苦,修到甲、古稀,成个后期修士却是不怎么难的。届时在重明宗这等门户而言,也足以做个中坚弟子了,自然可收。

至于四灵根仙苗为什么只收七人,当然不是来求仙的就这么点人。

之所以录得这般少,重明宗还养不得太多门人这原因还只是其一;其二则是,重明宗针对四灵根仙苗而言,又多增设了一些考校事项。

“家族子八岁以上一概不取”

“家族子亲父亲母任一为修士者,不取”

“心性不佳者不取”

“骨龄满十二岁者以上不取”

林林总总写了一篇,其中大半都是为了小家族子弟所设。

其实也就是怕这些家族子弟对宗族眷恋过深,将来若靠着宗门提供的资粮修炼有成,说不得还要因私废公,做出些损害门派利益,贴补家中的祸事。

平心而论,这等要求,对于这些小家族而言,却是稍有些苛刻的。

毕竟人家送家中仙苗来拜师,定也有想要跟重明宗蹭上点关系的念头。

小门小户持家不易,只要能跟猞猁皮稍稍蹭上点儿味道,家中的日子说不得就会好过许多了。

但重明宗如此选材,倒真将他们心头那点小九九费了个七七八八。便是许多经年的筑基大派,也不会如此严苛。

可康大掌门却也有话说,毕竟重明宗此次大开山门,也与其他筑基大派不同。

家族子此次若是拜进宗门,重明宗可是一个碎灵子的束脩都不收的。而且重明宗弟子的待遇之丰厚,外界也是有所耳闻的。

一个手段差些的后期散修,奔波了一年掐指头一算,灵石也未必能有重明宗新入门的弟子攒下来的多。

若非如此,这些小家小户的当家人们才不会不辞辛苦,大费周章地带着家中小辈,跨州连县地跑到重明宗这儿来拜师。

这些被选入门的小家子弟虽与家族牵连要小些,但毕竟血浓于水,家族与其之间总也有些香火情。

何况这些当家人也自有手段,有那目光长远的,自当也晓得要为这些弟子从牙缝中挤出些资粮送来。

人心都是肉长的,长此以往,不怕他们对宗族生不出些感激之情。

这些举动便是康大掌门管不得的了。

毕竟重明宗既然享受到了现成、新鲜的仙苗,那么就该当承担后果。这宗门与家族之间,为了争取人心,可还有的斗法呢。

康大宝收好名册,抬头看向裴奕温声说道:

“裴师弟,这些弟子开灵之事,师弟费下心,督促张楽好生教导,只是张楽这丫头修为上头却还是差了一些。

师弟也可在善功堂内颁发些开蒙任务,让家中有暇的弟子接了,去帮些忙。这善功不消师弟操心,便从公帑中出便是。”

“师弟领命,”康大掌门言之有理,裴奕答应之余,却也被打开了思路,开口谏言道:“师兄这么一讲,师弟倒也想起来了一桩一直想做的事情。”

“师弟但讲无妨。”

“启禀掌门师兄,全赖师长遗泽丰厚、师兄持家有道,而今门中诸般百艺所存一阶传承大半齐备。

先前师兄拣选了一批弟子修习百艺,本是英明之举。谁料清云盟作乱,倒是打乱了师兄的布局。现今之前那批了大力气培养的弟子,要么殁于王事,要么.

门中现今除了丹、器、稼、灵鉴、阵法五道,其余百艺,皆无入阶的门人可做教习。

是以师弟想着,是否可以聘请一批有所长的散修客卿,令得他们居在门中引导弟子们接触百艺,万一能冒出一两个可造之材,那自可增加门中底蕴。”

裴奕有条不紊地将自己的想法讲了出来,康大宝过脑子嚼了几下,倒是有些意动。

为自家弟子聘/拜个百艺师父,在云角州算是个比较常见的事情。

一如当年的康大掌门,便是把亲师弟袁晋送到戚师傅门下拜师,学做器师的。

不过在云角州的散修之中,似戚师傅这般造诣不差、有产有业的却是少数。

大部分百艺造诣不高的散修,就算是开门授徒了,那点浅薄造诣也勾不得别人来拜师。一年到头辛苦下来,手里头也攒不得几块灵石用作资粮。

康大掌门当年跟后面这类散修的境遇相似,在拉下脸来做游商之前,康大宝也是做过几天制符的买卖的。

辛苦了小半年,灵石没赚到,反倒还赚得了“入不敷出”这四个大字回来,还莫说要给两个师弟赚得些资粮了。

裴奕刚才所言要聘的散修筑基,说得自也不是后头这批人。

有一门一阶中下品手艺的散修虽然少见,但只要认真去找,总是能寻到些的。现在世道不好,许多靠百艺吃饭的修士日子也未有从前好过了。

只看周宜修便是个例子,他这稼师造诣在练气散修之中已算顶尖,可斗法本事却是很差。

当年宣威城破的时候,若不是蒋青、康荣泉二人将他寻到了,莫说跟现在一样做筑基大派的实权长老了。

说不得再多走出几里地,周宜修全家上下就要被那不知从哪儿蹿出来的劫修,害了个整整齐齐。

是以天干饿不死手艺人不假,但若是能寻到个足够稳定、安全的地方安心修行,还可用这一身本事挣些资粮,这些有手艺的散修多半也是会来的。

待得重明宗招人的告示一出,客卿座师当不难聘得的。毕竟若是遇到个大方的主人家,这些客卿也可得到一些不甚重要的典籍用作参考,这对于他们本就稍显匮乏的修行知识不无小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