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凯旋(1 / 2)

加入书签

杨沅和李显忠走下金山,迎接兵部侍郎张舒宁。

后边,士兵正按杨沅的要求,把七颗人头一一悬挂上高杆。

罗鑫是c位。

七颗血淋淋的人头挂在高杆上,还在滴着血。

风一吹,那血滴便飘过来。

刚刚登上山坡的张舒宁再也顾不得兵部大员的威仪,加快脚步走进了大帐。

朝廷获悉灵壁大捷的消息,当真是朝野为之震惊、振奋。

振奋的是,自从岳飞含冤而死,宋军已经很少能在大规模的野战中取得胜利了。

震惊的是,这一仗竟然如此惨烈,简直不可想象。

抚恤、奖励什么的,得等前线总结成战表报送上来,但是犒赏慰劳以及善后事宜,却是需要马上做的。

于是,兵部侍郎张舒宁便主动请缨,要来前线主持其事。

让兵部派人来,此时倒也是最合适的。

因为兵部管后勤和厢军。

大宋这一战损失了那么多的战兵,是需要及时补充兵员的,尤其是各州府的屯驻军,他们常驻一线。

如此一来,让兵部派个大员去,就能很好地完成各种衔接。

可惜张舒宁终究是迟了一步。

想到悬挂在高杆上的罗鑫的人头,张舒宁不禁暗暗叹了口气。

罗鑫固然有畏战怕死的心思,可也是因为有了他的授意,存心给禁军拖后腿。

不过对此他倒并不担心,罗鑫无凭无据的,不会也不敢攀咬他。

不过,要在军中培养一个可用之人,却也不是那么容易。

所以张舒宁此来,也是为了保下他。

只要张舒宁接收了两淮防务,把杨沅打发回临安,要保下罗鑫还不是举手之劳?

张侍郎并没有急于赶路,因为他压根就没想到前线会有人擅杀大将。

上一回这么干的人还是张浚,可张浚是什么资历?

两淮战场上,谁有这个老资历,敢擅杀一员大将?

所以张侍郎走的四平八稳,结果等他赶到,看到的却只有罗鑫的一颗人头。

张侍郎眼神复杂地看了杨沅一眼,见杨沅一脸淡然的模样,张侍郎在心头冷笑一声,按下隐隐的杀机,微笑道:

“杨监军此番立下不世之功,监国欣喜莫名。得到捷报之后,马上就派金牌急脚递,传报官家御前了,恭喜呀。”

杨沅欠身道:“此战,谈不上兵法,也没什么韬略,全是将士用命,上下一心,非杨沅之功。”

张侍郎笑吟吟地道:“什么叫兵法?什么叫韬略?都是有人用出了它,后人加以总结,再赋以一个称呼罢了。

杨监军能独辟蹊径,且十万大军,分属不同,各有统制,杨监军偏能发挥他们最大的斗志,以劣势对强势,以寡兵对众兵,便是一等一的好兵法。”

李显忠道:“杨监军用兵,用的是军心,军心战术,浑然天成,我等都是深深钦服的。”

张侍郎哈哈一笑:“公弼对你都钦佩的很,杨监军,你就不要客气啦。”

说着,张侍郎便捧过黄绫包裹的锦匣,打开来取出监国的“令书”。

杨沅、李显忠等人忙肃立帐下听旨。

张侍郎把监国的令书念了一遍,大意就是从即刻起,由张侍郎接手两淮防务,监军杨沅使命完成,即刻回京。

令书上,对于杨沅卸任还京,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儿,更多的是对李显忠等人交代善后事宜。

李显忠是禁军将领,但是在此非常时刻,他还不能马上回京,得和张侍郎一起留在淮东。

屯驻军是必须扩招的了,扩招的标准,各州府的屯驻军各给多少兵员数额等,令书上皆有交代。

至于禁军倒不必急于一时,他们可以等回到临安再行招募。

杨沅作为监军,倒也没有太多可以交接的东西,主要就是由他负责的后勤补给。

杨沅回到自己帐中,取出几位娘子军写下的账本,又听她们交代了一番,便返回中军大帐与张舒宁做交接。

张舒宁能做到兵部侍郎,自然不是一个庸人,看了杨沅的帐本,再听他介绍一番,再看他时,眼神儿便有些不同了。

想不到,这杨沅打理后勤补给的本事,比得上一个干了一辈子粮曹的老吏!

原就想着,他年纪轻轻,如何能这般精于军事,竟能指挥得了十万大军的战役,创下如此赫赫战果。

这个状元,果然是个全才。

可惜,这等人才,却不是我道中人。

张舒宁目中飞快地掠过一丝怜悯。

用不了多久,杨沅的人头,也该挂到高杆上去了。

可惜,可怜,可叹!

……

次日一早,杨沅率领部分禁军返回临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