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7章 长安堡垒(1 / 2)
第1257章长安堡垒(第二更,求订阅)
三年!
在上校和他的部下被禁毒局的探员逮捕时,孟农飞就站在那辆吉普车旁,默默的抽着烟。
一个执行了三年的任务,终于结束了。
在过去的三年中,他化身成为一名黑邦成员,一点点的接近着这位上校,取得他的信任,然后将其一网打尽。
现在,任务,终于完成了。可以回家了。
这时一位掸邦禁毒局的少校走到他的面前,说道:
“谢谢你,孟先生,要不是你们帮忙,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他拿下来。”
无论是少校还是禁毒突击队员,他们都穿着南洋式的作战服,战术背心内插有防弹插板,
当然,他们的武器却稍显得有些落后——大都是m1卡宾枪,从其使用的30发弹匣上来看,应该改造成了m2卡宾枪,这也是南洋警察最常见的武器。都是军队淘汰下来的,只有极少数一些人,使用ar15。
这些标准的南洋式的武器装备,当然不是南洋提供的,嗯,也许是他们无意中在雨林里拾到的。
“互相合作嘛!”
孟农飞笑道,他看了一眼上校和他的下属,问道:
“他们呢?”
“依法起诉呗!”
少校笑道:
“怎么样,孟先生,现在您的任务完成了,要不要在这里呆上几天了,对了,往北沿着公路走几天,就是边境了,你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过去玩玩。”
去边境?
孟农飞一愣,见状,少校说道:
“你不用担心安全问题,边境地区现在驻扎的是联合国维和部队,绝对不会有任何安全问题。”
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掸邦,是为了防止“人道主义危机”,这支由南洋、暹罗、马来亚以及星加坡,甚至还有西贡、菲律宾军队组成的维和部队,是以联合国的名义进驻的。也是联合国解决“掸邦危机”的方式。
维和部队的进驻,虽然激起了缅甸等国的不满甚至愤怒,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来缓解了地区局势的紧张。从根本上杜绝了地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当然,也避免了其它国家的插手。
朝着北方看了一眼,孟农飞摇了摇头,说道:
“嗯,再说吧!以后肯定有机会的,现在,我只想赶紧回家。”
回家,现在对于孟农飞来说,没有什么比回家更重要的事情了。不过即使是如此,在离开时,他还是忍不住朝着北方看去,那里是距离唐山最近的地方——只隔着一道界碑。
……
车外的雨很大,南洋的雨水一直都很多,正因为雨水多,所以南洋的公寓大都没有一楼,一楼往往是作为停车场使用。
但是在市区,高层建筑肯定是有地下停车场的,那些停车场还用作人防工事,往往修建的极其坚固,因为有防核战争的需求。
这一点,在国家警察总局的地下停车场,更是得到充分的显现,每一次驱车进入停车场时,在看到粗大的承重柱上张贴的“紧急避难”的字样时,经历过陪都大轰炸的孟农飞都特别的有感触!
不远处,还有一处仅供紧急状态下打开的应急物资仓库,里面有饼干、有药品,有发电机,有含有过滤装置的深井抽水装置,甚至还有武器。
其实,这才是南洋最真实的一面——看似和平的背后,实际上,却一直小心翼翼的准备着战争。
或者说,防范未知之敌的入侵!
将汽车停好后,孟农飞就走进了电梯,在进入电梯时,厚实的墙壁,让他有种错觉——似乎置身于堡垒之中。
事实上,国家警察总局,就是一座堡垒,南洋所有的官厅建筑,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堡垒式的建筑,那些在帝国覆灭后来到南洋的德国建筑工程师们,在将包豪斯建筑风格带到南洋的同时,还把帝国末日的教训带到了南洋。
比如公共建筑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承担战时避难所的责任——英美轰炸机对德国城市近乎毁灭性的轰炸,让德国工程师们充分感受到了现代战争的残酷。
于是,国家警察总局就成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堡垒,在一定程度上它就是德国二战防空塔的现代版——高度169米的楼体上一扇窗户也没有——这是吸取了防空塔的教训,在柏林,尽管苏军的包括“斯大林之锤”203mm重型榴弹炮在内的所有火力都无法对战斗塔造成有效伤害,但是却可以摧毁它的窗户,于是工程师们在设计它时,就取消了窗户。在它的里面储存着足够5000人生存两周的水、食物以及燃料,并且它的强度极高,甚至可以抵挡住核爆炸的冲击。
国家警察总局配备有独立的供电、供水系统和配套的生活设施,除了供平民躲避空袭用的面积广大的避弹区和士兵住宿区,它的内部还包含有医院、餐厅、储藏室、实验室、无线电广播台、指挥中心、弹药库、发电厂、水厂等等,在战争时期,这些公共建筑,不仅可以为数以万计的民众提供庇护,而且还可以作为一座小型城市进行独立战斗。
当然,国家警察总局是南洋所有建筑之中,最另类的存在。
也正因如此,在孟农飞等人的口中都是用“堡垒”代替国家警察总局。待电梯在三楼停下。孟农飞走出电梯后,映入眼前的熟悉的场景,门廊上淡绿色的名牌照着绿色的地毡,再衬上绿色的墙壁,整条走廊看起来依如过去一般修暗。
尽管通风设备确保这里不会有任何味道,不过还夹杂着实验室试剂和香烟的气味。二十扇毛玻璃门沿走廊一字排开。这里便是警官们的办公室,大型的开放式办公室,在战时可以充当小型兵工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