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斗智斗勇?(2 / 2)
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那早在秋九月十日左右,单于庭主力就应该抵达高阙。
至于九月十五的推断日期,则是汉军以最乐观的状态,以匈奴单于庭主力白昼赶路、黑夜休息作为条件推断的。
这,已经是汉军最乐观、匈奴人速度最慢的回援速度了。
只要还骑着马,而非腿儿着来,匈奴人再怎么慢,也不该在九月十六日清晨,都未能抵达高阙。
所以,汉军自栾布以下,皆一致认为:最晚在九月十五日晚间,军臣率领的单于庭主力,就已经回援抵达高阙。
然后,就是过去这十几日的诡异沉寂。
——没动作啊!
高阙一如往常,之前该怎么样就还怎么样,城楼上的匈奴兵卒,该是哪些人就还是哪些人;
‘必然抵达’的单于庭主力,非但没有让高阙表露出战略姿态的转变,甚至都没有表露出自己的存在!
就好像单于庭主力,压根儿就不曾抵达高阙——至少是没有万人以上的大队人马抵达。
这就急坏了栾布在内的一众老将,老想做点什么,却又偏偏什么都做不得。
提问:什么样的刽子手,最令死刑犯感到恐惧?
答:并非那些干脆利落,手起刀落的痛快人;
而是那些只高举着刀,让犯人一直惹受精神折磨,却迟迟不愿落下砍刀的老阴掰。
人类从来都不恐惧已经到来的危险,而是会更恐惧必定会到来,却始终未到来的危险。
——刀子,永远是悬在头顶上的最吓人,而非砍在脖子上的。
现在的汉军众将,便是类似的状态……
“实在不行,就让遂营再架几座桥,直接打上高阙!”
“打不打得下来且不说,起码能知道高阙内,究竟是个什么光景。”
“——若那军臣老贼在高阙,我大军倾巢而出,强攻高阙,军臣老儿必定会惊惧交加,加兵驻守高阙。”
“若不在,那我等即便攻不下高阙,也总是能抓几条舌头,好生盘问一番?”
漫长的沉默之后,终还是江都王刘非,年轻气盛沉不住气,满是烦躁的发起了牢骚。
见众人齐齐望向自己,刘非却也并未表露出丝毫尴尬之色,只愤愤不平的继续说道:“难不成,还真要这么等下去?”
“——明知他军臣不怀好意,且手握重兵环伺在外,却根本不知道他想干什么。”
“甚至有可能,我们连他在哪儿、从何处发难都不知晓。”
“与其这般熬着,还不如主动出击……”
听到这里,大家伙心中自也是了然。
——江都王殿下,这是忍受不了这种暗刃悬于头顶的精神折磨,这才发起了牢骚。
至于刘非所提议的‘强攻高阙’,在众人——尤其是栾布看来,基本上是完全没有可行性的。
秦关高阙原本的意义,就是在河套外、在大河对岸,为秦军留下一处墙头堡,以免大河对岸完全脱离秦军控制,导致秦军无法轻易渡河背上,踏足幕南。
也就是说高阙,其实防的并不是隔大河相望的河南地,而是防北面的草原幕南地区。
可如今的高阙,却成了匈奴人在河套北侧,阻隔汉军北出河套,渡过大河、踏足幕南的屏障。
尤其再加上以大河作为护城河,更是将高阙的战略意义,提高到了函谷关那样的要塞、雄关的程度。
——函谷关,肩负汉家的基本盘:关中的安稳;
而高阙,则肩负着匈奴人的大本营:幕南的安全。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攻夺高阙,对于汉家上下君臣、将帅的诱惑力,其实并不亚于夺取河南地。
但某个东西的诱惑力足够大,往往恰恰是因为得到他的难度,与其本身具备的诱惑力,呈几何式上升的正相关联。
打下高阙,好不好?
当然好了!
只要掌握高阙,那汉家就算是在幕南地区,有了一处比云中都还坚固的桥头堡!
是战是和,是进是退,全然由汉家说了算!
若想打,汉军可以北渡大河而出朔方,以高阙为支点,向辽阔的幕南地区分散展开攻势;
又或是对朝幕南地区的腹地:龙城方向进发,直接威胁匈奴的政治权利中心,撼动匈奴人在草原的统治根基!
若想歇一歇,又或直接就是不打,有高阙在河对岸‘放哨’,朔方郡也就不必再担心北方方向的安全问题,可以安心种几年田,更或是专心处理一下西方的河西走廊。
可高阙,好不好打呢?
便从此刻,栾布一副看白痴般看向刘非的眼神,就不难得知:不好打。
很特么不好打。
以至于‘打高阙’这个提议,在栾布看来都显得有些可笑、哪怕这话是出自江都王刘非之口,栾布都忍不住面露鄙夷之色的程度。
感受到栾布望向自己的目光中,那前所未有,且丝毫不加以掩饰的鄙夷,刘非尴尬之余,暗下也反应过来;
——过去这段时间,自己在将军们面前立下的‘知兵’人设,可以说是塌了个稀碎。
却不料也正是在这时,弓高侯韩颓当若有所思的看了看刘非,而后,又耐人寻味的看向老伙计:榆侯栾布。
“我,倒是有些赞成江都王的提议……”
嗯?
什么情况?
咋,弓高侯你也不知兵了?
那可是高阙!
以大河为护城河,秦关秦墙为工事主体的高阙!
上下嘴皮子一碰,说的倒是轻松;
真要动了兵,几万人的伤亡砸下去,怕是连高阙顶部的墙垛都摸不到!
如是想着,众人不由自主的看向栾布,等着栾布对这个一眼弱智的方案,发表大家意料之中的评价。
但在栾布的面色,也从最开始的愕然、不解,逐渐转变为若有所思,再到隐隐有所明悟、认可之时,大家伙直接亚麻呆住。
完了……
主将栾布,也傻掉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