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22个学部委员,全国之最(1 / 2)

加入书签

第126章22个学部委员,全国之最

王浩然讲完了,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所有的学部委员们都在鼓掌,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微笑。

因为隔了20年才再次增选学部委员,所以,原来的学部委员除了凋零了一部分之外,大部分也都已经步入高龄。

老一代的绝大多数科学家都是久经考验的,也都是最为正直和家国情怀最为深厚的。

他们自然是非常欣慰国内能够涌现出像王浩然这样的科学俊才。

他们绝大多数人都对王浩然非常的有好感。

他们觉得,王浩然这小同志的性格实在是太好了,对待老同志又十分尊重,对待所有的合作伙伴又非常照顾。

这样的年轻人,谁能不喜欢?

王浩然讲完之后,鞠躬退下。

龙国科学院的院长方义微笑着接过话筒,他对着话筒吹了吹说道:“各位老师,浩然是我国科学界近两年涌现出来的一个青年天才,他非常的聪明,自学能力也是超强。”

“他虽然年纪很小,但是,科学贡献却是相当之大啊!”

“今天把他请过来给大家讲几句,主要是想让大家熟悉一下他。”

“同时呢,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多支持一下这个年轻人!”

“我们这些老家伙,一个两个的都老了,如果能辅佐年轻人创造更多的科研奇迹,为国家做更多的贡献,也能让我们的人生轨迹更加完美,不是吗?”

方义讲完之后,华罗耿作为副院长再次强调了学部委员增选打分的主要原则,并希望全体评委能够严谨公正严明合理地对每个候选人进行打分。

他讲完之后,评委们就开始履行打分的职责。

每个候选人的成果以及履历都印在了一张纸上,210个候选人,结成了一本挺厚的册子。

每个评委手头都有这么一本册子。

他们可以根据候选人的成果以及履历什么的进行打分。

在评委们进行打分的时候,王浩然也没有走。

他要留下来看看最后的结果到底怎么样。

打分的过程持续了一个小时多点。

因为评委们之前其实已经深入了解过候选人的资料,一般情况下打分还是比较快的。

当然,也有比较纠结的时候,主要是因为几个候选人之间给人感觉成果重要性相近,这就需要有一个艰难的取舍。

总的来说,王浩然的讲话还是起了不小的作用的。

只要被王浩然提到的人,评委们对他们印象都相对比较深刻一些。

评委们打分结束,然后就开始进行公示、评分相加。

所有评委对一名候选人的评分都加在一起,得出一个总分数。

随后就是所有的候选人根据评分的多少进行最后的排序。

这个过程也是要严谨认真的,所以,进行的速度并不是太快。

一直到下午将近两点钟,所有的工作这才完成了。

210名候选人,最终最后的五分之一与当选学部委员失之交臂,共有168名新的学部委员终于诞生。

当然,这还没完呢。

这新诞生的168名学部委员一定要上报上级部门进行审批。

审批之后还要公示。

公示期结束之后,就可以给这些新晋的学部委员发证书了。

这些人算是在龙国的国内科学界走到了最顶端了。

今后,他们将会获得科研资源的倾斜,他们将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方学术大佬,说他们要开宗立派也不为过。

王浩然亲眼看到了最后的新晋学部委员的名单。

肖仁明、钱大可等人赫然都在列。

此外就是北大的范开勇、林万钧还有清华的冯云尚、李清河等人,也全都当选!

还有,京理工枪械专家葛强军、枪械所的所长孙世同,也全都成为了学部委员。

京理工在这次评选中可谓成了大赢家。

他们一共推出来近30个候选人。

共有22个成功当选学部委员!

这当选比例实在是太大了。

而清北两校这次表现得其实也算相当抢眼了。

清华一共有8个教授新当选学部委员。

北大一共有11个教授新当选学部委员。

可他们跟京理工相比,一下子就差了一大截。

清北作为一流名校,都会感觉到有点儿丢脸。

……

全国的科研单位都在关注着这次的学部委员增选大会。

北大校长杨德忠这天上午就有点儿心不在焉。

他人坐在自己的办公室,心却已经飞到了科学院评选学部委员的会议大厅。

一整个上午,杨德忠都在等最后的消息。

他在科学院也是安插的有耳目的。

结果只要出来了,马上就会有人打电话给他说。

就这么地,等啊等啊,一直到了下午的一点多,第一个消息传了过来:第一位学部委员应该是已经新鲜出炉,那就是北大的无线电电子系教授肖仁明!

杨德忠赶紧派人去告知肖仁明。

肖仁明这会儿还在实验室里忙碌着呢。

杨德忠的秘书陈凯旋找到了实验室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肖仁明。

整个实验室里登时就响起了一片庆祝肖仁明当选学部委员的欢呼声。

这些都是肖仁明的学生。

肖仁明也很高兴。

“肖老师,浩然同志在这次评选大会开始之前受邀做了个演讲,他在演讲中多次提到了你在配合他做课题的时候做出的巨大贡献。校长认为,这是你脱颖而出的一个主要原因。”陈凯旋微笑着说道。

肖仁明点点头说道:“浩然在科研工作中帮了我挺多的,我非常的感谢他。”

肖仁明现在内心情绪五味杂陈。

他知道,自己能在今年的学部委员评选中胜出,自己的好女婿起了极大的作用。

到下午1点57分的时候,杨德忠得到了最终的学部委员增选结果。

北大一共有11人当选学部委员!

这可谓是他的一个大政绩了吧?当然,看看当选学部委员的名单,有一大半都是参加过王浩然的课题团队的。

杨德忠心里也是暗自庆幸自己一直来跟王浩然拉近关系的努力没有白费。

他还颇有点儿踌躇满志,他心想,在我的任期内,我一定要狠狠地碾压清华一头!

他也已经知道了,清华这次学部委员增选中,一共也就有8人当选,跟北大差了三个人呢。

这俩学校之前各方面的对比简直就是不分伯仲。

杨德忠认为,学术研究方面的实力会最终决定两个学校谁笑到最后!

“杨校长,刚刚又有一个消息传来。”

“您知道吗?京理工这次一共有22个人当选学部委员!比咱们多了一倍!”秘书陈凯旋又匆匆走来,告诉了杨德忠一个坏消息。

杨德忠知道京理工这一次推选的学部委员候选人比清北都要多。

但是,他是怎么都没想到,对方竟然真的能有20多人当选学部委员……

这应该是全国之最了吧?

杨德忠叹了口气说道:“浩然同志这下可是真的把京城工业学院给带动起来了啊!”

“这才不过一年的时间吧?他们学校可就脱胎换骨了啊……”

杨德忠的话语气里有酸溜溜的意味。

陈凯旋说:“主要是浩然同志领军的两个大课题绝大部分的成员全都是京理工的。”

“这一点,咱们就比不了。”

杨德忠说:“以后要积极跟浩然同志结合,他的新课题,只要需要咱们配合的,咱们就积极配合!”

……

京理工,校长刘先超也是很快就得知了本校的好消息。

“哈哈!好!太好了!”

“咱们学校这次成了学部委员增选的最大赢家啊!”

刘先超畅快地大笑着说道。

正巧钱大可过来跟刘先超谈事情,他得知自己顺利当选学部委员,内心也是相当的喜悦。

钱大可说:“校长,咱们这次能一炮而红,力压清北以及全国名校一头,主要还是因为咱们有浩然同志的帮助。”

“看看清北两所学校当选的学部委员,有一大半也是参加浩然同志的芯片全产业链课题拿到了突破性的成果,这才得以当选学部委员啊。”

刘先超点点头说道:“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感谢浩然同志。”

“尤其是有那么几个同志,之前在科研方面都丝毫的不显山漏水,跟浩然合作之后,一下子就脱颖而出了。”

“嗯!等浩然回来了,咱们一定要搞一个庆功宴!好好地庆祝一下!”

……

这次京城工业学院一次性报了将近30个人去角逐学部委员。

共有22人当选。

另外还有6个人落选了。

而落选者当中,就包括材料系的付哲远。

付哲远其实过去也算是研究出来过一两种还算不错的新材料。

可是,他搞出来的成果别说跟校外的材料专家相比,就算是跟本校的比,他也有点儿比不上啊。

最最让付哲远感到郁闷和抓狂的是:他没能当选学部委员,可他的学生张爱民却当选了!

张爱民是今年六月份终于晋升为副教授。

随后,学校就将他推出去参选学部委员。

副教授自然也是可以参评学部委员的。

只要成果足够好,当选也没有任何的问题。

张爱民这次被推上去参选,其实他本人都没抱什么希望。

因为他资历比较浅嘛!

还是刚刚才当上副教授,人也年轻,也就31岁。

张爱民想着,这次参评学部委员,其实也就是陪太子读书。

他压根就没有做过自己能够当选的梦。

付哲远对这一次的评选学部委员却是抱了很大的期望的。

他都已经快六十岁了。

如果不能尽快当选学部委员,没准他这一辈子都不要想在科研领域登顶。

付哲远在评选的当天上午,也是充分地利用了自己的渠道去掌握最快的信息。

到了上午10点多,他就已经知道自己被筛掉的噩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