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刘璋驾驭不住的人,不代表诸葛亮也驾驭不住(1 / 2)
甘宁刚刚领命上任、抵达犍为郡僰道县的时候,基本上还处在两眼一抹黑的状态,有很多繁杂的事务需要摸底、磨合。
此前的南征筹备工作,并不是由他负责的。
当时甘宁还有其他很多任务需要操心,比如镇抚蜀郡、广汉等各地反对诸葛亮变法的势力,剪灭其中最不知死活的刺头。编练整顿刘璋麾下的大部分汉人降军,裁汰其中的老弱病残、让他们归农,或是整编为新的屯垦和工程部队。
这些事情都要牵扯甘宁大量时间和精力,他也是到了这年九月初、秋粮已经打下来之后,才开始直接接手南征的工作。
此番对牂牁郡朱褒的南征,最多只能动用两万人的兵力,这一点甘宁是早就知道的。
但是,诸葛亮安排了哪些部队出战、又对部队的装备、军备补给做出了什么样的安排,甘宁也是到了僰道县,才开始慢慢了解。
出发之前,他只知道诸葛亮要求以刘璋降军旧部为主力,以提高练兵的效率。但甘宁觉得,就算从刘璋旧部里选,那也还有很多汉人军队可以选,那些部队的整编状况也相对较好一些。
但最后诸葛亮给他的具体命令,却让他再次惊讶到了。
“什么?令君让我以投降的叟兵为主,平定牂牁?就算用到数千汉兵作为骨干,也必须选刘璋旧部中、那些跟蛮夷比较熟悉的汉兵部队、以免各部不和内讧?”
听到这个指示时,甘宁着实愣了一下。因为他显然觉得,那些蛮夷士兵比汉兵更难驾驭。
但诸葛亮却耐心地给他解释了原因:“蜀中的汉人士兵,相对蛮夷更加安土重迁,不愿意千里远征。而将来北伐,如果让本地的汉人降军为主出川,必然会导致民间更加怨声载道,地方不稳。
相比之下,蜀中蛮兵自古生计困苦,习惯了从军获取粮饷养家。不仅巴郡賨人板楯蛮如此,其余刘璋麾下青羌、叟兵皆是如此。这些人离家千里,也不至于太过思乡。
而蛮兵青壮被大量抽调后,如若南中各郡有适宜开荒屯垦的空虚之地,朝廷正好派遣此前编练裁汰的刘璋旧部老弱,将他们改为军屯,移居南中沿江各县。让汉蛮杂处,渐渐汉化南中各郡。
青羌兵位于蜀山西北山区,将来就用当地士兵为主力,平定越巂。而叟人广泛分布于犍为、以及大江以南各处。让他们平定牂牁,也正好地理、气候适合。至于明年最后对建宁郡用兵,倒是各族蛮兵都可以用。”
刘璋统治益州时,靠着高额的军饷待遇,就募集过各族的蛮兵为自己所用,賨人、叟人和青羌,是其中的三大代表。这三类蛮兵,分别分布在益州的东北部、西北部和南部。
历史上诸葛亮后来写《后出师表》时,也提到“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
可见文中列出的三类蛮兵,都是当时蜀地的精锐。
具体到叟人,其实也不是一个种族,而是广泛分布在包括越巂和犍为在内的益州南部五个郡境内。
包括后世的彝人和白人甚至土人,如今都统称为叟人。
这些蛮兵技战术水平都是可以的,只是缺乏组织纪律,正好需要实战的洗礼,让他们预演一下令行禁止。
而诸葛亮根据他们各自的地理分布特征,或就近任用,或是适当地交叉换防,避免血缘太过相近的同族蛮兵沆瀣一气勾结、不肯努力作战。总之是经过精妙设计的,甘宁就只要执行好了。
具体重用哪些族的士兵,这不是甘宁该考虑的,他要做的,只是在给定的条件下,把仗打好。
……
“三千人的嫡系旧部,八千人的刘璋麾下汉人降军,七千人的叟族士兵,一共一万八千人的进攻部队,争取一个冬天拿下牂牁?不要影响来年春耕?
兵力倒是够用,不过这些叟兵所用的装备、习惯的战法,都与我汉人大不相同,要拧成一股绳,配合发挥战力,也是颇为不易。
我们汉人的兵甲,要临时配发给他们,肯定也用不惯,如果不配发,这些蛮兵原本缺乏甲胄,兵器又粗陋,只怕打起来会有很多不必要的伤亡。”
甘宁理清了手头的账目,确认自己有哪些资源可以调用后,内心也是忍不住叹息了一下。
原本区区一个朱褒,他是不怎么放在眼里的,但现在的兵力构成,让他有些束手束脚,稍显没底。
不过好在,甘宁此番试水南征,诸葛亮也给他做了充分的配套,很多事务并不需要甘宁亲力亲为。
一方面,诸葛亮派了坐镇巴郡的张松,跟随甘宁一起,帮着参赞军机,斡旋沿途遇到的各部蛮族势力。
另一方面,诸葛亮让犍为郡丞张裔,临时兼任甘宁部的后勤负责人,督办全部军粮、衣被、车船、牛马、军械。
还给张裔放话,说他之前在犍为郡建设火气井炼铁、煮盐等开发工作,政绩已经足够卓异。这次要是能为大军南征搞好后勤,不出岔子。那么将来北伐之际,就可以把张裔正式提拔到犍为郡太守的位置上了。
张裔可谓是只差这临门一脚的功劳资历,所以这次办事特别上心。还提前按照诸葛亮计划的用兵构成,精心设计了一份配套的军备升级计划,好让甘宁带着蛮兵作战时,也有趁手的装备可用。
当然,这份方案肯定不是张裔自己拍脑门想的,他规划好之后,就交给诸葛亮过目过了,然后才加速赶工。
诸葛亮是九月初回到的成都,当时张裔就第一时间请示了,诸葛亮拍板后,整个九、十月份张裔都在卖力生产新装备,以便给那些投降的刘璋旧部及时升级。
犍为郡最近两年,几乎每隔几个月,钢铁产量都能有一大截提升,钢铁的质量也在不断优化。
去年的钢铁产量,主要用于蜀地的战后重建、各地兴修水利和工坊、基建,需要大量的钢铁工具。而今年下半年以来,钢铁器具的民用需求已经渐渐饱和,犍为郡这边新扩产的钢铁产能,就主要往军工上堆了。
反正时间也足够,刘备阵营高层本就想好了,还有预期两年的种田休战期,在进程可控的情况下,当然要先民后军,这样才能让生产力的效果最大化。
就好比后世打《帝国时代》等rts游戏的玩家都知道,如果准备进入城堡时代再发动进攻,而且可以确保敌人不会快攻你,那么前一个封建时代就没必要提前花资源爆兵。
有限的资源先种田攀科技多造农民,等到开打前再爆兵才能收益最大化。
……
甘宁到僰道后,一边整顿、熟悉自己要带领的军队,花了几天时间摸底清楚。
然后又被张裔邀请,前往邻县视察了火气井炼钢工坊,并且看到了张裔为即将换装的叟兵部队提供的新装备。
视察之前,甘宁内心并没有多大的期待,也不觉得张裔在犍为郡一年半,能鼓捣出多少好东西。
他还提醒张裔道:“南中之战,并不需要多么精利的坚甲利兵。反而需要甲胄轻便、穿上后易于攀援翻山,而且不能太闷热厚重。防御也不用太强,只要覆盖足够广,可以护住更多的面积,避免毒箭所伤即可。
兵器方面,叟人也好,賨人也好,都不惯用长兵,也不需要精良的斩马剑,南中蛮敌也没有骑兵。能把传统短兵打造得更加精良一点,就足够了。
弓弩方面,牛筋强弩也不能多用,南中湿热多雨,筋弦容易损坏。要保障弓弩的劲力,就只能在弓臂木材上下功夫了。”
甘宁这些见识,也不全是他自己素有所知的,相当一部分还是他接手第一阶段的南征工作后,临阵磨枪各方了解来的,此刻现学现卖提醒张裔。
而张裔显然为此事做了很久功课了,所以甘宁注意到的这些问题,他也都注意到了。
他立刻表态,请甘将军不必担心这些低级错误,他已经有设法堵漏。
两人在火气井炼钢工场内边走边聊,很快来到一座锻造工坊,张裔便一挥手,示意匠人们拿来几副新式的铠甲,给甘宁过目。
“甘将军担心南中湿热之地,甲胄沉重闷热,防护面积却包裹得不够严实。这一点,我们已经提前半年就想过办法了,诸葛令君出川前,我们还提供过几套方案,请示过。
后来令君在荆州时,也回信指示了,我们照着点拨又调整了一下,才有了这种新甲,将来或许能广泛用于山地作战。”
张裔一边解说,一边掀开铠甲,指点甘宁注意细节。
甘宁一眼扫去,开始还有些诧异,因为他明明看到的是一件麻布还是葛布质地的衣服,看上去平平无奇。
但张裔让他摸了一下,他才发现原来铠甲里面是有铁片的,那应该是跟札甲类似了,只不过铁片被缝在了几层布之间。
甘宁是行家,立刻就隐隐觉得,这种甲胄似乎比札甲还不靠谱。因为札甲好歹要在铁片上打孔,然后把甲片互相穿起来,这样札片和札片之间的缝隙就会很小,甚至可以做到稍稍有一些堆叠。
但这幅甲胄,用纵横的针脚把大块的布料纵横缝出了很多方形口袋,每一块区域里塞一片铁片,铁片和铁片之间的缝隙,肯定会比传统札甲还大一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