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乾隆:留给朕的时间不多了,以西毒攻吴毒吧(1 / 2)

加入书签

第483章乾隆:留给朕的时间不多了,以西毒攻吴毒吧~

“卸车。”

6名炮手,4名弃马骑兵协作。

动作麻利~

炮长从炮尾上方匆匆瞄准,确定方向后,掰开燧发机,向药池倒入细颗粒火药。

人后退2步,再向右1步。

确保站在火炮侧面。

一拉绳子,炮车猛地向后一退。

众人耳朵嗡嗡响,

望向原本拥挤的吊桥,

已被扫空一半。

此情此景,众人不由得爆发出狂热欢呼。

……

吊桥在正中,城门却是歪在一侧。

这是古人设计瓮城的智慧。

否则,

骑兵追在溃兵后面,直接冲进城内。

炮组再次套马,牵引火炮去往侧翼寻找炮击城门洞的角度。

当大炮再次就位后,

望着城门口水泄不通的人群,

炮长竟然吼道:

“双倍装药!”

他资历老,知道己方火炮质量卓异,能扛高膛压。

这1炮,分量十足!

……

炮组众人只觉耳鸣,心脏宛被锤击,难受的紧~

如此不顾炮兵手册严重透支火炮寿命的行为,只为了达成最大杀伤。

瓮城内,

已然人间地狱!

连续3发双倍装药,炮弹力道暴虐,将瓮城墙壁上崩的全是血肉。

清军的反击也终于姗姗来迟。

一门子母炮和几十杆火绳枪齐射!

死亡炮组伤亡惨重,当场死亡2人,伤3人。

狼狈撤下!

……

实际上,

簇拥在城门口抢着入城的溃兵还是少数,

更多的被骑兵追着,被迫漫无方向的四散奔跑~

“投降不杀!”

如听仙乐,逃兵们集体破防,扔掉武器,跪在地上,双手举起~

刚回防战场的客团步兵,接手了一个光荣任务——收拢降兵。

也不知是谁想的主意,勒令所有降兵从头到脚不许留一寸布条,哪怕草鞋都不许穿。

然后,

分兵将这些“光猪俘虏”向后方驱赶。

场面蔚为壮观!

江西人表示爱看~

……

在更远的地方,

骑兵们轻松追上那些善于奔跑的逃兵,挨个从背后戳死,或者驱赶入湘江。

长沙,

终于成功的收起了吊桥关闭了城门,城墙内外血迹斑斑。

就连曾涤这样的屠夫,只看了一眼黄道门瓮城内的惨状,就扶着墙剧烈呕吐。

“造孽,魔鬼,禽兽~”

然而,

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

曾家老二、老三相继阵亡,老四失踪~

……

曾涤眼睛发直,

半天才回过神来,狠狠的捶自己脑门。

心痛,难以形容的痛。

当晚,

他撰写悼词挽联,当场焚烧~

又当众赌咒发誓:

“血债血偿,吾若有朝一日提兵破苏州,定然首级堆山,血水汇湖。”

次日,

清晨。

曾家老六来报:

“大哥,昨日战损超过一半,城内仅剩9000多绿营,5000多团练。”

“老四呢?”

“没回来。”

俩人黯然,失踪其实就等于死亡。

只不过,

不知道死在哪个角落罢了。

譬如护城河里飘了一层尸体,慢慢地被江水循环冲入湘江。

……

长沙全城气氛恐慌。

士气低落,民心惶惶。

所有人都在考虑一个问题——何去何从?

巡抚衙门内,

曾涤召开秘密军事会议,旧话重提。

“撤出长沙,焚毁全城。”

在场众人虽然诧异,但没人公开反对。

因为长沙士绅被集体排除在外,否则他们一定会炸锅。

绿营军官多是流官。

对于长沙也没什么感情。

少数家在长沙的得了许诺,家眷可以一起走。

……

撤退在保密中进行。

先运武器、再运金银,然后运女人,这一系列不正常的行为,使得长沙全城都陷入了惊恐。

流言不胫而走~

“官兵要跑路了。”

然而,

百姓能奈之何?

迎来的是凶狠的土司兵破门打劫。

稍有反抗,刀砍斧劈。

……

城外尸体因为无人清理,开始发臭。

吴军哨骑发现夜间有许多船只穿梭渡江,无可奈何。

兀思买没有水师,只能望湘江兴叹。

求助信已经派人送去武昌,但是一时半会可能等不着己方水师南下。

因为,

襄阳、荆州比长沙更重要。

吴军作战的最终目的是——粮食!

不拿下江汉平原精华,难说胜利。

控制江汉平原之后,

水师才能大规模南下,封锁湘江,轰开长沙城。

所以,

曾涤果断选择逃跑,从军事角度是正确的。

如果不跑,

他曾家11郎全得埋于斯,下辈子长沙人。

……

兀思买没有继续发起进攻,

客团伤亡1800余人,还要分出人手看押俘虏,麾下兵力不足。

攻城器械和火炮损失也不小。

面对岌岌可危的长沙城,

他只能干瞪眼!

要求袁州府各县巡警署,派人来接俘虏。

俘虏营共计8000余人,以年龄和健康为参考做简单甄别,

一半原地看押,准备在下一次攻城战中合理消耗掉。

一半作为资产,遣送江西。

萍乡煤矿、赣江水利工程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老规矩,

老实干3年,可获自由。

……

至于说,

陛下当初将江西绿营俘虏安置在铜陵煤矿期限是2年,如今却变成了3年?

属于背信弃义吗?

当然不算。

这叫此一时彼一时,吴国势力在扩张,条件自然也要跟着变化。

……

河南南阳府。

一个新问题摆在了乾隆面前!

是否要将驻扎在江汉平原的蒙古马队10000骑,撤回中原?

围绕这个议题,

朝堂内纷争不算。

撤,可以保住这支军队。

不撤,打得赢吗?

乾隆头疼的还不止这1件事,京城粘杆处每隔10天送来一份“嘉亲王每日活动注”。

永琰这个老实孩子,如今做事一点不老实。

在京城忙着抓权,培植亲信门人,到处笼络人心。

蠢的挂相!

拿下永琰?以后皇位还能传给谁?

坐视不理?太上皇能善终吗?

正在他无比纠结狂躁时,

云贵总督章佳.阿桂的折子到了。

……

乾隆仔细读了3遍,然后召来了和珅,让其阅读。

“和珅,你怎么看?”

“奴才不懂军事,一切都听皇上的。”

“那你怎么看阿桂的收缩战略?”

“奴才也、也认为或许是对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