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火耗归公,违令者杀!(2 / 2)
粮价属于市场,涨跌与朝廷无关。
朱厚熜慢慢望向了陈以勤,陈以勤正也淳淳地望着朱厚熜。
朱厚熜点点头,又摇摇头,“谷贱伤农,陈以勤的担忧有道理,而谷贵伤民,张居正你们的考虑也不无道理。
但是,“丰年备荒,荒年赈灾”的道理,朕想你们都明白。
在洪武年间,太祖高皇帝曾设有“常平仓”,用以调节丰年过低,荒年过高的粮价,而这些一百多年来,鲜有丰年之时,诸地常平之仓几近荒废。
而今丰年到来,常平之仓合该重启,内阁之中,可否议过粮价多少利农利民?”
一百多年的荒年。
朱厚熜没有给张居正四人解释什么叫小冰河时期,毕竟,在时人看来,天象、收成之好坏,皆与皇帝品德有关。
以后的大明朝,必然年年丰收,不说被万民所歌颂,但至少不会被骂。
常平仓?
这新鲜又不新鲜的名词,让张居正内阁一愣。
这才想起来太祖高皇帝为了调节粮价准备的后手,那便是朝廷下场,收购民间的粮食,进行仓储,碰到荒年的时候再用。
如此,市场上的粮食少了,粮价就又上去了。
但听皇上的意思,不准备用市价收购民间粮食,而愿意在市价基础上增加点,以此来增加农家的收入。
朝廷竟然要做赔本买卖?
张、高、李、陈都惊了。
皇上什么时候做过赔本买卖?想不起,亦或者就没有过。
皇上可是什么都吃,唯独不吃亏的人啊。
金口玉言。
再震惊,张居正内阁也唯有碰头商量,高拱、陈以勤在大殿里争得面红耳赤。
朝廷赔本买卖的银子,要户部出,而户部尚书就是高拱,当然是不愿意多出,于是,一个劲压价。
陈以勤为天下农家引经据典,据理力争,一个劲抬价。
最终,在张居正、李春芳努力调和下,方得到了彼此都认可的价格。
五钱银子一斗米。
大明朝银钱兑换,在洪武年间时,一钱银子能兑一百文钱,到了成化年间,这比例就下降到八十文,弘治年间进一步下降到七十文,正德年间至今,五十年里,又少了二十文。
五钱银子,是为二百文钱,明制,一斗是为二十斤。
折合下来,约十文钱一斤米。
稻米自古都是精粮,一斤粳米,能换三斤小麦有余,约三文钱一斤小麦。
价格不高不低,丰年之下,农家不说大富大贵,但起码能温饱有余。
而且,与士、工、商三民影响不大。
“户部拨出一千万两银子,以这价格收购今年新粮重启常平仓吧,不过,粮食收购后、仓储等诸多损耗,全部归公,就连今年征收赋税、耗羡也如此,一应火耗,尽数归公,令锦衣卫暗中查察,凡有暗中加派者,一律处死!”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