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第920章 多番调整,医馆建成(1 / 2)

加入书签

朱瀚高声喊道:“乡亲们,天色已晚,大家先休息一下,吃点东西吧。”

村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工具,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带来的干粮和清水。虽然简单,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幸福。

饭后,朱瀚召集了几位负责人,商议起夜间的施工安排:“夜里光线不好,大家务必注意安全。大牛,你负责安排夜间巡逻,确保工地安全;李伯,门窗的制作就拜托你了,记得做好防潮措施。”

众人纷纷点头应承,各自散去准备。朱瀚转身对朱标说:“殿下,看来今晚我们也得在这里守夜了。”

朱标微微一笑:“无妨,与乡亲们同甘共苦,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夜深人静,医馆工地上只剩下零星几盏灯火。朱瀚与朱标轮流巡逻,确保一切平安。偶尔传来几声夜鸟的啼鸣,更添了几分幽静。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耀在忙碌的工地上时,村民们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朱瀚与朱标也早早起身,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

随着晨光初现,医馆工地上逐渐热闹起来。朱瀚与朱标站在新砌的医馆墙前,望着渐渐成形的建筑,心中满是欣慰。

朱瀚转头对朱标说:“殿下,看医馆的进展,比我们预计的要快许多,这都多亏了乡亲们的鼎力相助。”

朱标点头赞同:“是啊,瀚王叔,乡亲们的热情与勤劳确实超乎想象。这样的民心所向,正是大明江山稳固的基石。”

这时,木匠李铁柱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张新绘制的医馆内部结构图,恭敬地递给朱瀚:“瀚王殿下,这是昨晚我根据您的要求重新绘制的内部结构图,请您过目。”

朱瀚接过图纸,仔细端详了一番,满意地点点头:“李大哥,这图纸画得很精细,布局也很合理。你辛苦了。”

李铁柱憨厚一笑:“哪里哪里,能为乡亲们做点事,我心里头高兴。只要瀚王殿下满意,我就心满意足了。”

朱瀚拍了拍李铁柱的肩膀,鼓励道:“有你这样的能工巧匠,医馆的建设定能更加顺利。接下来,咱们要加快进度,确保医馆早日投入使用。”

李铁柱重重点头:“瀚王殿下放心,我一定带领大伙儿加班加点,争取早日完工。”

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提着一篮子热腾腾的馒头走过来,笑容满面地对朱瀚和朱标说:“二位公子,这是村里妇人们特意为你们准备的早饭,趁热吃吧。”

朱瀚与朱标连忙道谢,接过馒头,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享用。朱瀚边吃边问:“大嫂,医馆的建设材料还够吗?需不需要再筹集一些?”

中年妇女笑道:“公子放心,乡亲们自发地捐赠了不少木材和砖石,材料方面暂时不用担心。倒是人手方面,有些技术活还得靠你们多指点指点。”

朱瀚点头:“好,我们会继续留在工地上,与大家一同努力。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饭后,朱瀚与朱标再次投入到医馆的建设中。朱瀚仔细检查着每一块砖石、每一根木梁的安装情况,不时提出改进意见。朱标则在一旁协助协调,确保工地上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不远处,几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正在搬运沉重的石板,准备用于医馆的地面铺设。朱瀚见状,走过去对他们说:“小伙子们,搬石板时要小心脚下,安全第一。还有,记得石板之间要铺得平整,这样将来医馆才能干净整洁。”

小伙子们连声称是,更加小心翼翼地搬运着石板。朱瀚看着他们认真的模样,心中满是欣慰。

这时,一位老工匠走过来,对朱瀚说:“瀚王殿下,医馆的屋顶瓦片已经准备好了,您看什么时候开始铺设?”

朱瀚抬头看了看天空,阳光正好,便说:“现在就可以开始。不过要注意天气变化,一旦有风雨预兆,要立即停止作业,确保安全。”

老工匠点头应允,随即招呼工匠们开始铺设屋顶瓦片。工匠们身手敏捷,一块块青灰色的瓦片在他们的手中迅速而精准地排列开来,整个医馆的屋顶渐渐被覆盖上了一层坚实的保护层。

阳光逐渐变得炽烈,朱瀚注意到工匠们额头上的汗水不断滑落,他连忙吩咐侍从取来凉茶和毛巾,亲自递到每位工匠手中:“大家辛苦了,先歇歇,喝口水,擦擦汗。”

工匠们感激地接过凉茶,纷纷道谢。一位年长的工匠擦了擦汗,笑道:“瀚王殿下真是体恤民情,咱们干起活来也更有劲了。”

朱瀚微笑道:“是乡亲们自己争气,我只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医馆很快就能建好。”

这时,朱标走过来,手中拿着一卷图纸,对朱瀚说:“瀚王叔,我根据昨日的讨论,重新调整了一下医馆的布局图,您看看是否合适。”

朱瀚接过图纸,仔细审阅了一番,点头赞道:“很好,这样的布局更加合理,既方便了乡亲们就医,又确保了医馆内的通风采光。你考虑得很周全。”

朱瀚将图纸递回给朱标,眼中闪烁着赞许的光芒:“殿下心思细腻,考虑周全,这样的布局确实更为人性化。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个方案来推进吧。”

朱标笑着点头,随即转身对正在忙碌的工匠们说:“大家注意一下,我们刚刚调整了医馆的布局图,请大家按照新的图纸进行施工。有任何疑问或困难,随时来找我或瀚王殿下。”

工匠们纷纷应声,继续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

这时,一位中年村民急匆匆地跑来,神色焦急地对朱瀚说:“公子,我家小孩突然发高烧,村里的大夫不在家,您看能不能想想办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