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三国演义》(1 / 1)
父亲没上过学堂,却是个典型的三国演义迷。八一年退休时,买了套三国志通俗演义。在种菜的闲暇时,戴上老花镜把三国演义不知看了多少遍。实际在他没有那书之前,他对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早已熟记于心。他平日很少串门,也很少有多余话,从外表看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当附近的老伙计来我家闲座时,他总是涛涛不绝地讲述那三国中的故事,好似是个历史学家,又好似是个说书人。他讲的来兴致时端茶递烟自不必说,说者自我忘情,听者落得个逍遥自在,陶醉在他讲述的那久远的故事之中。
到了九十年代初,原来的书已经翻旧了,又买了套新版的三国演义,反复对照两本书的故事情节,俨然象个学者样。情节还是那些情节,故事还是那些故事,人物还是那些人物,诸葛亮、刘备、曹操、周谕这些人物在他心里仿佛是鲜活的,仿佛曾经生活在他的记忆中,这些久远的故事是他激情澎湃的生命动力,也是他平日沉默寡言中的喧泻。
自有了孙子和外孙后,他那心中的故事时常又传述给他们。象老师给学生讲课样,生动,忘情,乐陶陶地一吐为快。孙辈们毕竟年幼,听的也觉得津津有味,其实心里一片茫然。
早年就听有些老者说过,土地革命时爷爷、奶奶相继牺牲和离人世,父亲年幼时就根本没上过学。由于家庭的破落年幼的父亲被地下党辗转地寄养在城里的舅母家,隐姓埋名到全国解放。那时生活本来就很艰难,舅母家哪有钱供他读书。只是在他稍微成年后,在药铺帮厨时在先生那里留意了一些文字,后来又在城厢小学做厨,从教室的窗缝中看到老师的讲课,日积月累,勤奋好学,后来还写得一手好字。可谓是天照穷人,寄予了他聪慧。在后来的岁月里,他如同是个读书人。
而今他已带着满腹的三国故事西去了,那些老伙计也先后归西。他们一定还在遥远的天国相聚,继续听他讲那收藏在心中的故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