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缅甸攻略二(1 / 2)

加入书签

不仅刘家辉他们几个没有搞明白竹内宽为什么要与两支战斗力和装备都是三流的部队协同作战。如果说泰**队的装备和战斗力都尚可的话,刚刚组建完成的缅甸独立军那就纯粹是一群乌合之众。就是竹内宽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带上这两支部队一起东进。竹内宽不知道军司令官饭田详二郎中将发了什么疯,只同意从33师团抽调出一个联队加上战车14联队配合5师团作战,33师团其余的两个联队则接替55师团担任对北面中国远征军的警戒,至于兵力不足的部分则从进入景栋地区的4个师的泰**队之中抽调了一个师,在加上乱七八糟的所谓那些自今尚未整合起来的缅甸独立军主力加以补充,协同55师团作战。

协同55师团的泰缅这两支部队只要名为顾问实则监视的日军顾问们每天稍微一不注意便拳脚相加,闹个不停。两军之间虽然在督战的日军监视之下不敢动枪,但三天一大打,天天小打的事情从来就没有断过。就是缅甸独立军内部也因为派系众多,整天吵来吵去。这些人弄的5师团派过去督战的几个军官头大如斗。两支部队开到前线没有几天,几个军官就已经多次请辞。两军明显对于相互之间的争斗的兴趣要比与对面的中**队作战大的多。几天的攻击下来,没有突破一寸中**队阵地不说,相互械斗造成的伤亡要远比与中**队战斗引起的伤亡大的多。他们这一闹不要紧,却让中**队得以轻松的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55师团这边,弄的55师团虽然有飞机重炮的掩护,但是进展也极为缓慢。55师团因为进展缓慢已经受到军司令官几次严厉的训斥。

而最让竹内宽中将担心的是,在自己拟订的这个计划中,因为两支友军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内斗之上和本身地战斗力上的弱点让原本兵力最雄厚的正面,却成了最薄弱的一环。如果中**队发起反击,这些友军所担负的正面战线将是中**队最有机会的突破地部位。竹内宽几次想从55师团之中抽调一到两个大队补充的正面两支所谓的友军之中,一是起督战的作用。二就是防备中**队先拿自己这两支友军开刀,来一个一点突破全线开花。有了一部分日军在,他对正面战线还能稍微放心一些。但是眼前的中**队却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只要一发现55师团有什么矣诏,就马上发动全线反击,并有向55师团两翼迂回的趋势。弄的竹内宽一兵一卒也抽调不出来不说自己周围的形势还弄的极为紧张。55师团地这两个联队牢牢的栓死在了抹谷东南,根本无法向缅泰联军方向派出那怕是一个小队的支援力量。

在55师团攻势陷入停顿地同时,被竹内宽寄予厚望的由北线迂回的由战车14联队和刚刚由中国战场抵达缅甸不久的33师团荒木支队组成的新的荒木支队在战术企图暴露之后,在中**队依靠有利地形的节节抗击之下,在连续出现战术上的失误的情况之下进展不大不说,15军宝贵地战车部队却损失不小。二十多辆战车成了一堆费铁。因为战车数量损失巨大,进展却缓慢而受到了饭田详二郎中将数次训斥的荒木正二少将干脆将战车部队剩余的战车当作移动炮台使用,至于进攻则换上了以步兵为主。这样一来本身进展就不大的进攻在中**队顽强抵抗之下进展更是微乎其微。

而且在进攻之中,作为荒木支队主要组成部分的。几次受到这支中**队严重打击的33师团部队明显有相当畏手畏脚的感觉,根本就不敢放开手脚去打。基本上无法起到配合战车14联队的作用。看着相持不下的战局,知道时间拖地越长对自身越不利的竹内宽简直是一愁莫展。

与现在已经成了战俘的渡边正夫相比。竹内宽虽然同样自大,但是在面对对手的时候,他却要远比渡边正夫冷静的多。尤其是对眼前自己这个对手,在此次奉命东进的之前,竹内宽曾经详细了解过这支中**队的历次作战经过。几经研究之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无论是日军那个师团,只要单独作战都不可能是着支中**队的对手。如果要消灭或是击溃这支战斗力惊人的中**队仅步兵至少要集中三个师团以上地兵力,这还不算另外需要加强地空中支援,以及重炮和战车部队。但是现在在缅甸。56师团主力已经丢光,渡边正夫中将生死不知,据说已经步稻叶四郎中将的后尘,当了人家地战俘。仅剩的坂口支队也在中**队的围攻之下朝不保夕,求救电报几乎是一封接一封。剩余的18师团和33师团又要分出相当一部分兵力监视已经退至缅北的中国远征军和现在已经撤回印度的英军。可以说现在15军的兵力已经使用到了极限。即便饭田详二郎中想尽一切办法也只能从1师团和33师团各抽调出一个联队。18师团那里战事虽然已经平静下来,但是师团主力在对占领区进行最后的清剿完毕之前还无暇东顾,想要调头还是需要时间的。

兵力上的严重不足,这也可能就是中将阁下冒险派出了泰**队和缅甸独立军主力配合55师团作战的原因。也许在饭田详二郎中将的眼中,这些部队虽然垃圾是垃圾了些。但是至少可以吸引住中**队一部分兵力,给自己和荒木支队的迂回创造一部分条件。但是从目前的形势上来看,这两支所谓的友军,不仅帮不上什么忙,恐怕弄不好还会给55师团和荒木支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竹内宽虽然猜对了一部分原因,但是事情并不象竹内宽想象的那么简单,饭田详二郎中将之所以将这两支上了战场还在内讧不停的友军派到抹谷一线协助5师团和荒木支队作战,兵力上的不足固然是一个原因,这也是饭田详二郎中将为什么抽调泰**队的一个师到抹谷一线配合55师团作战。泰**队在泰法战争的表现还是让日本人对他们的期望很高。认为这些泰**队在战斗力上至少与中**队不相上下。所以在目前兵力略微有些不足的情况之下。饭田详二郎借着泰国政府对中国和缅甸领土均有野心的形势之下,直接将由泰国境内攻进缅甸地四个泰国师之中抽调了战斗力最强的一个师协同55师团。

不过一抽调泰国师助战。这麻烦事情也就跟着来了。刚刚在日军刺刀保护下成立的缅甸临时政府不干了。两国之间几百的恩怨那里是日军一句话就可以敉平的。况且缅甸临时政府对泰国人对其领土的野心也心知肚明。缅甸临时政府在提出强烈反对无效之后,便向日军提出,如果泰国部队参加对中**队作战,那么同样刚刚成立不久地,虽然总兵力只有一万五千余人,但是编制却达到了十几个师的缅甸独立军也要参战。缅甸临时政府希望借助这些随同参战的缅甸的独立军遏止一下泰国人对缅甸领土的野

在目前日军还需要缅甸人帮助稳定后方形式的情况之下。和抱着多派一个人就能多牵制一个中**队士兵想法的饭田详二郎经过短暂思考,同意了缅甸临时政府提出的只要有泰**队参战的地方就要有缅甸独立军地要求。并快速的从新加坡给目前还是一群乌合之众,官的数量和兵差不多,步枪都没有几支地缅甸独立军运来了大量日军缴获的英制军火。这些缅甸独立军并不象中国的那些伪军一样,一边拿着日本人的好处,一边又与中国人勾勾搭搭,毕竟这些缅甸人对前来帮助英国人的中国人还是相当仇恨的。

饭田详二郎的算盘打的虽然不错,但是他却没有想到缅泰两国几百年的恩怨那是那么好化解地,两**队之间动手的频率甚至高于对他们对面中**队阵地发起的进攻。也许是他忽视了这一点或是心知肚明但是却没有在意。也许在他心中认为两国虽然矛盾频发,但是凭借着大日军皇军赫赫军威和目前大敌当前的形式应该可以压制住。结果那成想到却给竹内宽带来了天大的麻烦。这两支部队的率先溃散,直接导致了各自孤军奋战的55师团和荒木支队的失败。55师团还多少突围出来一部分。荒木支队则连一个跑回来报信的都没有。

接到刘家辉先打缅泰联军地指示之后。高海宽将第一波次地打击目标优先放在泰**队身上。至于那些除了手中地枪是日军缴获地二手货之外。其他地从指挥官到士兵身上地军装包括士兵本人全部都是崭新地缅甸独立军高海宽只安排了一个营外加上预备90师地几个直属连去对付他们。而将预备90师地两个团秘密调至于泰**队正面。同时将暂16军直属野炮营加强给预备90师。以增加预备90师地火力打击强度。

高海宽地部署很明确。就是由关健指挥预备90师地两个团和师直属部队并加强一部分暂16军直属部队从正面反击缅泰联军。争取在最短地时间之内将其打垮。在解决完正面之敌后。预备90师地两个团立即北上。配合暂10师对荒木支队和日军战车1联队进行围歼。他则指挥暂5师在预备90师一个团地配合之下。对抹谷东南地55师团主力进行合围。并以最快地速度将其分割。鉴于目前战局整体形势。高海宽并没有进行丝毫地耽搁。在接到刘家辉地电报之后立即开始着手进行部署。不过他将刘家辉地先打正面之敌。然后先北后南地计划进行了小幅度地更改。而是同时对三处日军发起全线反击。

接到高海宽对自己计划进行调整地报告之后。刘家辉在回电上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讲了一句:“我相信我部下地能力和判断力。”看着刘家辉这封短短只有十三个字地回电。高海宽眼睛有些湿润了。现在可以说抹谷一线地战局是现在整个缅甸战局地关键所在。在此重大时刻刘家辉居然对他如此信任。让他不禁极为感动。

高海宽喊过暂16军参谋长高晋将刘家辉地回电交给他道:“将总座这封电报转发给三个师长。”高晋接过电报道:“不再多说什么了?”“作战计划已经部署完毕。不用再多说什么了。至于其他地什么也不要说。就将总座这十三个字给他们发过去。”高海宽斩钉截铁地道。

为了痹篇漫天飞地日军侦察机几乎无处不在地贼眼。高海宽所有地部署调整全部在日落之后进行。而总攻击时间则定在了凌晨两点。到这一时间。缅泰联军正面地预备90师将和55师团正面地暂54师同时发起攻击。而远在密松一线地暂10师将集中两个团地兵力和全部炮兵火力先打击14战车联队。至于荒木支队这个中国战场上地老对手。高海宽则给他留了一个团地兵力对付他。而且高海宽给郑斌地命令是在打垮战车14联队之前看住这个荒木支队使其无法和战车14联队靠拢就可以。高海宽相信暂10师地一个团就算打不垮只有一个联队兵力地荒木支队。但是看住他却没有任何问题。

凌晨两点钟。随着两发红色信号弹地升起。自从抹谷一线两方四国展开激战以来。一直在沉默很少发言地中**队地炮声第一次响彻了抹谷地夜空。在两个炮兵营地火力支援之下。预备90师率先打响了全面反击。

自进入缅甸以来一场大仗没有捞上打。好不容易捞上一仗却又因为出于整体作战地考虑。预备90师这几天除了实施了几场小规模的战术反击之外。只是依据工事固守。看着自己阵地前边战斗力连三流都不如的两支部队整天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都快将预备90师官兵地肺给气炸了。早就摩拳擦掌的准备好好收拾一下这些狗腿子。现在好不容易接到了全线反击的命令那还不往死里下手。

首当其冲的泰**队在预备90师的猛烈而准确的炮火打击之下乱成了一团,这些天从来没有换过阵地的炮兵在第一时间之内便被反击的炮火炸上了天。半个小时不到的时间,还没有等伴随着凌厉地冲锋号音发起攻击的预备90师部队使上劲,整整一个泰军师的阵地便在预备90师两个团冲击之下全面崩溃。泰军阵地上到处都是被撵的东奔西跑的士兵。而亲自上阵指挥泰军进攻的泰军驻缅甸总指挥炳。:春哈旺元帅,从睡梦之中被隆隆的炮声惊醒之后,在接到前沿阵地被无数中**队突破的报告的第一时间便带着亲卫抛弃了混乱中地部队乘做汽车一溜烟的逃跑了。

泰军受到猛烈打击已经近半个小时的时间过去,泰军师长还没有摸清楚进攻的中**队有多少,甚至连中**队的主攻方向都没有摸清楚。便拼命的向竹内宽呼叫求援。现在同样被中**队突然展开的大规模反击弄的焦头烂额的竹内宽那还能抽出兵力救援,特别是一个团地中**队在当面地中**队发起反击之后,突然沿泰日两军之间强行向55师团侧后进行穿插。不仅割断了两军之间的联系,还有与正面出击地两个团的中**队对55师团形成合围的危险。高海宽的这一手,让竹内宽几乎将手头上的所有部队都派了出去,才堪堪的稳住形式,那还能抽出兵力支援受到猛烈打击的泰军,要是能抽调兵力去救援,他早就抽调出一部分兵力加强到正面战场之上了,何苦等到现在?无奈之下,竹内宽只能给现在有万余兵力的缅甸独立军总指挥司令官铃木敬司大将下命令。让他们就近出兵救援泰

那知道这些天的拳脚相加下来,双方的积怨越来越深的缅甸独立军对着近在咫尺的泰军的危情不仅坐视不救,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救援不说还在电台之上狠狠的奚落了泰军一把。尽管接到竹内宽的命令之后缅甸独立军总指挥铃木敬司大将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下达了救援令,结果他嗓子都喊哑了,他手下那些缅甸师长们对他命令就是视若无睹,一动也不动。弄的这个以前不过是一个大佐的缅甸陆军大将一筹莫展。唇寒齿亡的道理虽然讲了无数遍,但也没有起到一点作用。知道泰**队垮掉之后,中**队下一步的打击就会落到缅甸独立军头上的铃木敬司大将只能参谋长野田毅中将和一众日籍军官召集到一起,时刻准备跑路。这些缅甸独立军是他们一手创立的。战斗力有多少,他们相当的清楚。他们可不想陪着这些垃圾一起陪葬。

俗话说乐极生悲,还没有等这些缅甸独立军笑够。已经完成对泰军火力打击的中**队炮兵突然将炮火打击目标转向,刚刚还落在泰军头上地密集的炮弹一点不差的又落到了缅甸独立军的头上。伴随着猛烈的炮火发起反击的预备90师地一个营在加强过来的高射机枪和迫击炮各一个连的掩护之下,向缅甸独立军的阵地发起了攻击。

这些被缅甸临时政府喻为未来缅甸国防军希望的独立军几乎是一触即溃。刚刚还在笑话泰军无能的这些缅甸独立军垮的比泰**队还快。上万人的部队被仅仅一个营的攻击部队象撵鸭子一样撵到处都是。一路狂奔地向德贝金跑去。等这些临时政府在日军的帮助之下苦心积攒下的这万余独立军主力撤回德贝金地时候,还能勉强划拉到一起的只剩下了不到三千人。其余的人不是当了战俘就是被赶进了森林之中。就是侥幸跑回德贝金的这三千多人也将临时政府费了很大的心血才从小气的日本人那里弄来的军火几乎丢的一干二净,很多人不仅将基本的步枪和弹葯全部丢掉,甚至连跑地连鞋子都丢掉了。

当这些一路狂奔到德贝金的缅甸独立军残部遇见先于他们溃退到德贝金。数量已经不足实有编制一半。人数并没有比他们多多少的泰军残部的时候,这两支被人家打的北都找不到的。还在相互耻笑对方窝囊牵连到自己的友军在德贝金又爆发了一场大混战。虽然双方的武器弹葯已经基本上丢失的一干二净,但是这毫不影响他们使用拳头和木棍以及板砖等一切可以找到地武器报复对方的耻笑。这两支所谓的友军部队在对付自己的同伴时候爆发的战斗力远不是与中**队作战的时候可以比较的。驻德贝金的日军33师团一个中队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才将他们镇压下去。

有着两万余众地泰缅两军在中**队两个团地攻击之下垮的如此之快,不仅出乎了关健地预料,就连竹内宽中将也大跌眼框。等他不顾一切勉强抽调的两个中队的援军抵达泰缅联军的驻地,想要给这些友军以支援,以便先稳定住战线的时候中**队已经开始打扫了战场。这两个自己送上门的日军中队自然被正闲打的不过瘾的预备90师毫不客气的笑纳了。一顿密集的炮火下去。在用高射机枪一顿横扫,等攻击部队发起攻击的半个小时之后两个连工事都没有来的及做就被两个营的攻击部队合围的日军中队连一块骨头渣滓都没有剩下。竹内宽不仅没有将友军阵地稳定下来,反倒是搭上了两个精锐的中队。使得本身就已经兵力有些吃紧的55师团形势更加危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