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3(2 / 2)

加入书签

其实元武帝心里也知道,燕北战事,已经不在他掌控之中了。鲜卑人既然压境,那他们一旦进犯燕北关,燕北军势必会迎击。战事一触即发,又岂是在千里之外的京城的他能左右的?

所有这一切,不都得仰赖着瑞王的决策?

哪怕他现在点将前往燕北关,也绝对比不过瑞王对战事的了解。

主动权压根儿就不在他这边儿。

而阶下这些人……或许已经在考虑,是要站太子一边,还是站瑞王一边了吧?

元武帝越想着,面色就越发冷凝。

终于,有臣子站出来表达自己观点。

大魏建国百年,从来以“宽仁”治世,对边境外邻国,也一直采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策略,一旦打仗,也都是对方挑衅在先,非大魏主动出击。

再加上之前元武帝明发圣旨,要燕北军以守为攻,所以臣子们便有话可说,一则要求增兵燕北,积极应战;二则希望军粮军备供应充足,莫使燕北军后勤乏力。

这都是最基本的积极应对之策。

有积极的,自然有消极的。

太子一党觉得瑞王的运气真的好,去兖州没死,去燕北也没死,反倒势力渐大,直接威胁太子之权。希冀瑞王能在与鲜卑的战事中身陨,实在是不恰当。

倒不如及时止损,免得因此一战,瑞王军权更重。

所以他们的提议是,交易和谈,以显大国风范。

话说得冠冕堂皇,其实就是想出点儿财,免了这一场战事。

这样的提议,无疑让摩拳擦掌的武将们瞠目而视,直骂他们是懦夫、小丑,丢人现眼的玩意儿。

战事既开,总会有主战和主和两派。

这不,两方人又吵得面红耳赤了起来,你方出一个说些大道理,我方又出一个反驳回去,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元武帝的背微微弯了起来,忽的听到一朝臣尖了嗓子道:“鲜卑人十万兵力压境,这仗要真的打起来,燕北军人数不够,定然要增加援兵。几十万人在边境打仗,不说边境生灵涂炭,就说这战事结果,谁能负担得起?”

“那就由着鲜卑人威胁我大魏边境?你们是和平日子过久了,居安不思危了吗!我大魏兵强马壮,后备充足,担心什么战事结果……你们真是可笑,难道我大魏打不过那鲜卑蛮子?!”

“既说战事结果,那咱们就说说。若是鲜卑胜了,割地、赔款,我大魏国威一落千丈,这等憾事,教陛下如何承受?若是我大魏胜了,这功第一自然居瑞王,到时瑞王班师回京,铁血之师,若直逼京城,威胁圣上皇位,这后果,谁来负责!”

众臣一下子鸦雀无声。

太子和瑞王之争之前在暗地里进行,自从瑞王前往燕北后,才渐渐转移到了台面上。大家都知道,太子有正统身份,却才能平庸,而瑞王能力卓绝,只并非嫡长,又有太子压制,出头不易。

一直以来都是他们各自的两派人支持他们,今日,却有朝臣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

瑞王坐大,不单单是威胁太子啊。

他直接威胁的,可是皇权啊!

陛下的身体逐年衰败,总有一天陛下是会撒手人寰的。

瑞王既然能顶着太子储君之位在前,威胁太子之位,又为何不能直接威胁皇权?

史上不是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例子,成功的有,失败的也有。

为了这个位子,豪迈一赌不是不可能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