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成功的诀窍(1 / 2)

加入书签

第一百一十三章成功的诀窍

学者们在研究蚂蚁时,会研究数百万只蚂蚁所构成的庞大帝国,是如何有条不紊地分工运作的。在研究狼群时,会研究少则十几只,多则几十只狼构成的狼群社会里,成员是如何生存和交流的,进而是如何保持整个狼群兴旺发达的。这叫动物的社会性。

人也是社会性的动物,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从一出生起,我们就会因为我们的家庭而从属于某个阶层,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出身,将我们打上了财富、民族、政治和宗教信仰的标签。也许是永远。这叫出身。

然后,我们开始成长、求学,更大一点就开始反抗、挣扎、奋斗或者逆来顺受。同样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总是从一个组织里到另一个组织,从一个团体到另一个团体:校友、足球队友、同乡、战友、同事、合伙人甚至同一个健身俱乐部会员。这叫圈子。

没有人能逃得了这个社会学逻辑。

李思明自从踏入好莱坞,就注定了他接触的都是演员、编剧、电影院老板、广告赞助商,还有上辈子只是听说过的大导演、大明星。这个是他目前所在的圈子,不管他喜欢不喜欢,他都要在里面周旋,不过他到目前为止,还混得不错。

当他走入大厅,所有与他有过交往的,跟他热烈地拥抱,不认识的,也热情地问候祝福他,李思明也虚伪地寒暄着。李思明找到了所谓的成功人士的感觉,在这个场合下,任何人都会走路一不留神就飘了起来。成功的诀窍,就是剽窃。不过,李思明还没有脸红的觉悟。

不过有一个人,他不太想直接面对,那就是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了。后者跟卢卡斯等人被称之为“新好莱坞”的代表,旧好莱坞的影片以战后那次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为主要服务对象,现在他们都是30多岁的人,都处在追求享受夜生活的时期。而“新好莱坞”的目标则是他们二十几岁、十几岁或10岁以下的孩子,那些穿着“耐克”和“阿迪达斯”运动装,水洗裤子,戴着纽约“扬基”棒球帽子的孩子。

李思明倒不是因为剽窃斯皮尔伯格未来的作品而不好意思,而是因为他的名字总是被用来和斯皮尔伯格相提并论,往往是被那些不喜欢后者的“旧好莱坞”人用来批评此人最有力的例证。

两人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都是被许多人用“天才”来形容的一小部分人,只不过李思明是个滥竽充数的人,没人发现而已。两者都有着巨大的票房号召力,去年初《印第安纳.琼斯和魔宫传奇》的拍摄计划公布后,电影院破天荒地以4000万美元作担保,在影片拍摄完成之前,就已经开始赢利,更不用说它发行之后了。而李思明的《查理的天使》在刚宣布拍摄,有电影院老板就找到麦克肯纳公司,同样也用4000万美元做担保。

不过李思明跟斯皮尔伯格却有很多的不同,首先这舆论就对李思明一直是持赞赏的态度。斯皮尔伯格的充满想像力的电影,被评论界认为是没有深刻社会和人文思想的电影,是“爆米花”电影,跟李思明的电影完全相反。于是《e.t.外星人》这部好莱坞历史上最成功、最受人爱戴的影片,却只获得了奥斯卡的音乐奖、音响、特别视觉效果奖和音效剪辑奖,这些对于一位导演来讲根本就不重要。令人极为惊讶的是,所有其他奖项,甚至包括最佳服装奖,都一股脑儿地授予了《甘地》这部影片。

“为什么?”专栏作家莱克斯.里德曾经这样问道:“就因为那折线的被单,粗麻布的背袋和那些缠腰布吗?”《甘地》的主要制片人阿坦伯罗也是足够坦率的,因为他面对明显受到冷遇的斯皮尔伯格感到十分窘迫,当他走上前去接受了他的奥斯卡奖时,他踌躇地给了斯皮尔伯格一个安慰的拥抱。

在众人面前,斯皮尔伯格对这种待遇只是付之一笑。他开玩笑地说:“看,我们已经尽了我们的努力。我们喂了投票箱,只是没有喂饱它们。”斯皮尔伯格在《洛杉矶时报》上推测,人们觉得这部影片已经得到如此之多的奖项了,因而不应该得到更多的了。然而,私下里,他却被深深地伤害了,他甚至将这种受伤害的感情瞒过了他最亲密的同伴。这是一种与所有其他有关的人不同的感觉。

同样,在1983年的那一届奥斯卡上,应该失望的还有李思明,至今还有影迷在为李思明鸣不平。要知道,从《肖申克的救赎》结束公映,发行录像带以来,到目前为止一直牢牢占据录像带出租店的出租率排行榜上第一名的位置,目前还看不出有超过这一成绩的电影出现的可能。面对不断出现的令人不得不吹捧的新电影,这部电影仍可以被称之为最令人难忘的少数电影当中的一部,由此可以看出这部电影有足够的出色。

因此李思明和斯皮尔伯格这对83年奥斯卡颁奖晚会上的失意者,让那一届奥斯卡成了有史以来最不公平的奥斯卡。只不过,李思明本人倒没有什么感觉,因为后来的两部电影让他赢得了所有人的吹捧。当李思明面对这个人时,他总觉得自己是那些批评者的帮凶,有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的感觉。

李思明从年龄上说,也是属于“新好莱坞”中一份子,但是李思明总是避免去评价斯皮尔伯格,面对记者提问时,他总是很巧妙地避开一些人对斯皮尔伯格所指责的那些东西。而斯皮尔伯格,对记者要求他评价李思明及其电影,也是将溢美之词全送给了李思明,私下里却抱怨为什么媒体非要把自己和李思明放在一起比较。

不过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朋友——卢卡斯,此人现在基本上已经不当导演,而是全力制作电影,一直是斯皮尔伯格的琼斯系列的主要合作者。在这个场合下,卢卡斯自然要为两人做一下介绍人,这两人还从未当面说过一句话。

“李,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史蒂文,我想你应该知道的!”卢卡斯一见到李思明,就热情地拉着李思明说道。卢卡斯又矮又瘦,对自己一贯苛刻,他经常习惯性地双臂抱在胸前。

“你好!”李思明和斯皮尔伯格握了握手,两人都有些尴尬。

“恭喜你,你又一次获得了提名,我提前祝福你!”斯皮尔伯格试图掩盖自己的失望,他指的是导演奖项,他本人这次并没有获得提名。

“这只不过是一些人想找出几个人站在台前,好让人拍照,不要冷了场而已。”李思明开玩笑道,他不想让对方有些难堪,认为自己故作清高,“听说你这次要做颁奖嘉宾?”

“是的,我将为最佳导演颁发小金人。他们安排我做这个,我只得从命,他们也许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了解一下,摸一摸小金人什么感觉!”斯皮尔伯格自嘲道。他有着标志性的胡子和一副眼镜,他跟卢卡斯站在一起,两人都是同样的装扮,看上去都像是某个大学的助理教授。

而李思明这个每天刮胡子很勤快的家伙,才是真正的教授,只不过这个身份没人太注意。与大多数电影圈中人相反,李思明来自遥远的中国,对于此时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实在太神秘了,想了解李思明的个人生活和隐秘事情,也没有渠道,只能靠道听途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