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拦路喊冤(1 / 2)
萧芹看着手里的密信,脸色铁青,半天说不出话来。
古月儿给他倒了杯茶:“芹哥,又怎么了?”
萧芹无奈地看了她一眼,为什么要说“又”呢?是因为我最近的烦心事太多了,常常这个状态吗?
“林夕死了,青州完了。我苦心经营多年,选中黄光这个废物,让林夕一步步把控住青州局势,作为以后起事的大本营,就这么完了!”
古月儿宽慰道:“朝廷腐败,各地百姓多有不满,在哪里起事儿都一样的。
青州虽大,林夕能控制的也不过是府城守军,几百人而已。真正的军队都在各地卫所和提督管辖,芹哥你又何必对青州如此执念。”
萧芹叹口气:“不一样的,青州是当年唐赛儿起事的地方,天下都知道唐赛儿起事是正义之举。在此地起事,自然会被人感觉是正义之师!
何况青州就在北直隶的边上,义旗一举,最快七天就可打到京城!圣教如今大部分力量都在南方,一点点打到京城,何其难也。
若是两边同时起事,即使京城不克,也可南北呼应,在江北占一席之地,即便将来划江而治,也是优势在我。
可恨林夕不听我言,轻举妄动,导致此败,断送了我多年心血。若是他能等几天,等我调集其他地区的教众联合行动,加上罗文龙部的倭寇,则此事可成!”
古月儿想了想此事的来龙去脉,觉得不能全怪林夕,主要还是萧风太可恨了。
“芹哥,就算林夕不动手,据说萧风也派人在青州境内打探了消息。我早就说过,圣教在青州传教之法太激烈了,很难不被察觉的。
大概林夕也是觉得时间长了难以隐瞒,担心到时连动手都没机会了,这才铤而走险的。”
萧芹从古月儿的语气里听出了她对林夕在青州所作所为的不满,他无奈地苦笑着,拍了拍古月儿的肩膀。
“月儿,我何尝愿意让林夕用那种手段传教呢?只是天下百姓愚昧顽劣,不知感恩,毫无血性,朝廷对圣教打压也越来越厉害。
若是只靠行医施药,舍米送粮,不知到何时才能让圣教发扬光大。威逼百姓入教,和联络倭寇一样,都是临危之举,非常手段。
等圣教起义胜利之后,自然会对百姓多给补偿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非常时期不可过于拘泥对错,否则等于大敌当前,自缚臂膀。”
古月儿心里永远拧不过这个弯来,但她对萧芹又崇拜至极,因此只能低头默默不语。萧芹重新看了一眼密信,平复心情,喝了口茶。
“萧风不但杀了林夕,整顿了青州,还重金集合了文人墨客,让他们写污蔑圣教的话本和戏本,传唱天下。
不愧是萧家人啊,他若是肯和我并肩而行,这天下谁能匹敌?可惜,可惜啊。”
古月儿道:“此人对圣教威胁如此之大,早晚得杀了他的。可青州如此优势之地都没能得手,我们该如何行事呢?”
萧芹放下茶杯,踱了两步:“萧风十分机警狡猾,他一路疾行,不断的变换路线。
各地教众与我之间的通讯毕竟是有时间延迟的,我很难提前设伏,只能希望他在一个地方多呆些时日。
但等他到了南京应天府,这样的大城,驻军众多,守卫森严,他就是呆上一年,我也奈何他不得。
只有当他到沿海小城时,用倭寇拖住他,然后调集教众包围,必要时,我亲自再去会会他!”
古月儿看着铺在桌上的一幅地图,此时的地图虽然比后世略显粗糙,比例也不甚精确,但长城以内的大州大府,在上面标得还比较准确。
“芹哥,萧风连济南府都没去,直接奔了青州,这是要直奔山东沿海一带,先跟倭寇交手吗?”
萧芹也看着地图,点点头,肯定地说:“到了青州,下一步他一定会去登州卫。
那里是附近几个卫所战斗力最强的,也是离沿海最近的。通知罗文龙吧,让他派人从海路奔登州去。
他的老巢在江浙一带,海路到登州需要一段时间,等他到了,萧风也该到了,通知我们在登州附近的教众集结!”
此时萧风的队伍正在路上疾驰,俞大猷前后奔走,照看着整只队伍,萧风和安青月在公主的大房车旁边并肩骑马而行。
“萧大哥,之前你不是说要去登州的吗,怎么改道往兖州去了?”
萧风看了安青月一眼:“你现在变客气了,以前开口就是萧风,现在也学人家叫萧大哥了?”
安青月脸一红:“别不识抬举啊,是师兄让我对你客气点的,说我算你弟妹,要注意点。”
萧风笑了笑:“白莲教在全国各地都有教众,何况严世藩也和白莲教勾结,我们的行踪要完全保密是做不到的。
但我们可以打时间差,他们的通讯再快,也无非是鸽子,鸽子有没有那么多还不好说。
我摆个姿势,做个假动作,他们就得通个信息,但他们通讯的速度,总不会有我说走就走的速度快。
这就是为何我不走水路的原因,水路难以更改,不到码头也靠不了岸,虽然水路上可以多派官船防护,但全程都在人家眼皮底下。
有时一场战斗能不能打赢,实力只占一半,信息差要占一半,这就是锦衣卫养暗探的作用了。”
安青月不服气地撇撇嘴:“你能改道,人家也能跟踪啊,跟踪你这大队人马,应该很容易的,你总不能成天做假动作吧?”
萧风板起脸来:“真让人跟踪了,又没发现,我就要打张无心的板子!他负责断后是干什么吃的?被人跟踪了都不知道?
虽然我俩关系好,但我不是因公废私的人,我要把他的屁股打开花,让他趴着结婚!”
安青月气得瞪着眼睛,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来反驳。车里传来了常安公主有气无力的声音。
“安姐姐,不用怕,我在书里看过,男人不怕打屁股,趴着也可以结婚的……”
兖州府,主要是今天山东临沂、济宁、枣庄及周边地区。临沂和枣庄这一片地方,在古时候的地名是琅琊郡。
元朝时琅琊郡官方改名为临沂,但明代民间仍旧称其为琅琊,枣庄就叫枣庄,一直都叫枣庄。
萧风后世的很多朋友,都以为枣庄古时候叫兰陵,其实兰陵是在临沂范围内,和枣庄关系不大。
枣庄这个名字的历史,其实比人们以为的早得多,其命名据说是最早在本地居住的人们发现这地方枣树比较多,因此一商量,就叫枣庄吧!
中国人民这种极其随意而尊重自然的命名习惯,很多都保留到了现在。例如吉林的大榆树,四川的攀枝花,以及无处不在的靠山屯……
此时萧风一行就来到了兖州府下枣庄境内的靠山屯。按理说叫靠山屯的地方大概率是没资格靠近官道的,但枣庄地区却是个例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