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开始了在大学里的最后一次教学实习(2 / 2)
我们到了“秋皮沟”,下了小火车。这个地方就像“林海雪原”中的“夹皮沟”一样,是个森林小村,是一个小林场。按计划和设想我们三个班要分成六个大组,分别到“秋皮沟”上下的六个林场,每大组再分成两个小组,做成三个标准地,计划先集中实习一下,再于十号分开。可是到达后,每天细雨濛濛,下个不停,我们住在一个小学校里,学校有个操场,闲暇时,随意到处遛遛。学校有间房屋,屋里放了一架脚踏风琴,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样子长的像当时的电影“我爱你中国”里面的女主人公陈冲,那可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我和几个同学看了看她的弹奏,她弹奏了几只曲子还挺好,人也纯真可爱,大家表扬了几句。有的同学悄悄地对我说:“这女孩儿挺好,弹的还有点儿那个意思”。我一听也有点儿表现欲,便坐在凳子上弹了起来,这也是我第一次弹脚踏琴,一弹谁知道唱的歌基本是都差不多会弹,那女孩很惊讶,说我根本不像没弹过的样子。实际上,我对音乐是有点儿天赋,凡是会唱的歌曲都能背下谱来,弹琴键类的乐器就像内行似的,但是按照指法来则是一窍不通了,唬唬人还是满可以的。
有空时我从同学那里借来一本叫“唐诗三百首”的书来,这本书的优点是都有注释,基本上每句不太懂的词意都给了解释、说明。这以后的每天早晨,我就老早起来,手里拿着“唐诗三百首”口里念念有词,挑着几首耳熟能详的诗来读个不停,读了后,就一首一首的背了下来,很多首名诗就是那时记下来的。如“黄河远上白云间”、“长干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杜铺的“春望”等等,尤其是“琵琶行”里的“浔阳街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杯欲饮无管弦,……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人的长诗如歌如涕,如叙如画,用流畅又押韵的语言,描写了当时的风土人情、悲欢离合、如古时的情景再现。我在操场上一散步就是几个小时,那时对文学诗歌的学习,真有点儿如饥似渴的劲儿头。
一日,天下着细细小雨,我领着几个同学,在林场小村里到处转悠,见了居民家的“柈子”上和围院的障子上长的木耳就采摘下来,把大家的口袋里塞的鼓鼓囊囊,我还将木耳放在嘴里吃着,以此证明木耳可以生吃,几个人也仿效我拿来生吃。我们在一家的外边这样吃着,这家出来一个小姑娘,对我们说,这木耳是我们家自己养的,你们不要再摘了,我被闹了个大红脸,自己故意显摆,以至于连这点都忘了。原来在林区,老乡家周围的木头上的木耳蘑菇什么的,都属于自己家养的财产,外人是不可以动的,我仗着以前小时自己有摘采过木耳的经历,在同学面前硬充“大瓣蒜”,故意表现自己如何能,竟然惹主人生气了。
天气放晴时,老师就领着我们上山去进行正式实习前的工作准备,指教我们如何进行森林生物量的测定。大家带着测量工具,除了斧头、锯子、米尺、铁锹外,连盘秤,小戥子也带了过去,在老师的引领和示范下,把整棵树木及树下的根部、连细须和草本的全部一点儿不落的进行了称重、记载,这些琐碎的工作,每件事情要事无巨细地完成。我想,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伟大的,也可能是惊天动地的科学证明。但这些事情只是起源于一个设想而已,一个事先想好的计划,这就是科研工作,按部就班、事无巨细、非常繁琐的事情,对这种科研工作,我的确没有多大的兴趣,也讨厌这种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工作,这是我个人的性格使然,对很多事情嫌麻烦、啰嗦,对一些事情不认真、不仔细,凡事有些急躁、粗心大意,这也是我的一生中的大忌!要从我这里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切不可急躁冒进、遇事有把握再进行下一步的事情,是啊,人生能有几次,就一次!不允许犯错误,要善于学习,善于总结,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否则,宁可不进行下一步,宁可停止,也不要轻举妄动,后悔药是没有用的。
天天下着小雨,天就像漏了似的,我们憋在宿舍里,天天无所事事,眼看着时间在一天天过去,实习计划可能无法完成了,大家都很着急。
</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