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香港開埠--砵甸乍之治(1 / 2)

加入书签

前几章所说的鸦片战争的缘起、经过和结果,好像是说远了,除了林维喜案是在香港本土发生,其他的事件好像与香港没有直接关系。

但其实又不能这样说,因为鸦片战争对香港的影响实在太深远了,要说香港的历史,不得不在鸦片战争这件事上暸解多一点,这才能暸解到为何后来香港是由英国人殖民统治了一百多年。

且说香港曾海盗横行,又没有大型基础建设,天气又潮湿炎热,连清人也看不上眼:

「香港蕞尔一岛耳,固中国海滨之弃地也。丛莽恶石,盗所薮,兽所窟。」(〈送政务司丹拿返国序〉,王韬,结集于《弢园文录外编》卷8,1883年)

这里的环境差至,在1843年5月到10月,此地居然发生疫症,合计有25%英军死亡,砵甸乍和其他香港官员都要到澳门避难。

英国人发什么瘟,非要香港这片地不可?

其实,英国人本来对中国领土的第一选择并不是香港。

是在浙江定海县舟山岛。

对英国来说,中国实在距离英伦海峡太远了,英国人希望在中国附近能有一地方便商人存货和侨居。

虽然清朝肯开放广州进行通商,对洋人来讲,广州不是不行,但始终清朝官员限制一定数量的洋人在此地居住,而且当地有清兵驻守监督,洋人始终住得不自在。

大家还记得英人派了马加尔尼使团来见乾隆皇帝吗?当时马加尔尼就请求乾隆帝在舟山附近指定一座小岛供英商居住、存货和停泊船只。

乾隆帝嗤之以鼻。

英人一直都爱舟山,那后来为什么又变成割让香港岛呢?

因为在1810年代,英国东印度公司来到勘探珠江口海图,发现邻近的香港有「水深港阔」的优势!

这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英人来到装载货物的商船,很多都是大型帆船,这些船最怕就是港口不够深,然后搁浅,所以香港港口的「水深」,吸引了不了商船靠岸停泊!

「趸船载烟(鸦片),不进虎门海口,停泊零丁洋(香港和澳门之间)中之老万山、大屿山等处。」(〈鸿舻寺卿黄爵滋奏折〉)

好一个「水深」!真是应验了庄子所说的「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你以为有用的东西,别人看不上眼;你自为没用的东西,反而在别人眼中是瑰宝!

后来鸦片战争中义律与琦善谈判,琦善私下草拟了《穿鼻草约》,割让香港岛出去,也是迎合着英国人口味。

在《南京条约》未签订之前,其实英国人已经根据《穿鼻草约》的条文插旗香港岛,清朝也拿他们没办法,情况就有点像数百年前葡萄牙占领屯门一样,官兵对这些蛮荒之地其实不大管理。

1841年1月25日上午8时15分,英国人登上香港岛的水坑口(今上环水坑口街),海军陆战队登陆于26日到达,升起英国国旗,并施放礼炮,宣布正式占领香港岛。(爱德华·贝尔彻在《环球航行记》)

当时香港是什么环境呢?

人口稀少到不足一万人,只有3,650人聚居于20条村落,另有2000渔民,有点寸草不生的感觉。(《香港一九八三年——一九八二年的回顾》)

英国人刚来到,发现这里的村民相当温顺,竟然没有什么的抵抗行为!

一位英国军医这样说:「他们似乎勤奋而温顺??从各方面看,他们似乎整体上性格很平和;对于改受英国统治,看不出他们有明显的赞同或厌恶。」(k.smckensize,"narrativeofthesecondcampaigninchina")

这其实也不意外,香港这个地方的百姓,始终距离中原王朝的统治较远,离心力较强,以前官员往往也不大理会这个地方的发展,所以对于谁管治他们,他们也没有所谓,反正生活也是要靠自己。

不得不说,英国人治理香港也是有一手,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去到1842年初,鸦片战争还未结束,香港已发展成人口15000至20000的热闹小城,而且建有不少设施,如邮政局、道路、监狱、政府大楼、法院、码头,甚至有妓院、赌场等等,这摇身一变吸引不少广东的华人前来居住。(高马可:《香港简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