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名满天下,科学调查的热潮(1 / 2)
方唯陪着杨记者慢慢的朝山上走去,路过育苗区,对方还停下来拍了几张照片。再往上就是板栗林,绝大部分板栗树已经成材,枝繁叶茂,一眼望不到头。
可能是刚刚采摘完板栗的原故,树林里显得很安静。
板栗树栽种的比较稀疏,其间还有大量的其他树种,林下的草药整齐划一,显得生机盎然。
“这一带大多是板栗树,那一边呢,主要的林木是油茶树。林下种植了大量的草药,你看那边,那边还有林下养鸡。”
方唯到现在也猜出来了,这个杨记者应该是为了队里的林地来的。
于是他主动向对方做了介绍,还时不时的回答了人家提出的问题。
两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就穿过了板栗林,来到了更高处。
从这里继续往上走,陆陆续续看到了银杉、红豆杉、铁力香樟树、金丝楠木等等珍贵树种,这些林木层次分明,有些树木的高度甚至已经超过了30米。
“方队长,你们培育经济林、搞林下经济,这些我都能想明白,可为什么要栽种这么多的珍稀树种呢?这样做能为队里带来什么收益?”
两人走走停停,杨记者不仅拍了不少相片,同时还在本子上记录了很多东西。
随后,她问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不是什么事都要讲收益的,或者说不是什么事都必须尽快得到回报。有些林木在大山深处都快绝迹了,要是不采取一些措施,可能再过些年真就找不到了。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作为大瑶山下的生产大队,我们的发展和大山里的环境好坏息息相关。我们呢,没那么多想法,想做就去做了。”
方唯组织了一下语言,没有刻意拔高,只是很平淡的陈述了一个事实。
大家想留住美丽的山林,想改变山村的环境,植树造林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那怎么才能平衡经济效益和你们的追求之间的关系?”
杨记者没想到对方会这样回答,沉默了片刻,又继续问道。
“不需要刻意去平衡,反正除了生产任务,其他的都不做要求,只要一直坚持做下去就是了。”
“不定任务,那大家会不会没有动力?”
“不会的,社员和知青们这点觉悟还是有的。这项工作贵在坚持,队里除了在农闲时节组织集体劳动,育林队还有日常的工作安排,知情也会时不时的组织义务劳动。”
不愧是记者,问题一个接一个。
方唯遵从本心一一做了回答,尽管有些答案不是记者想要的,但这些语言汇聚到一起,还是对她的心里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队里搞植树造林,完全是自觉自愿的行为,没有任务的强压也没有利益的驱动,只因为想做就去做了,让她真的很难理解。
稍后,两人又去了油茶树林那边,下山的时候还特意去看了防护林。
方唯直接带着杨记者来到了食堂,并派人去把郭永清喊了过来。队里昨天就安排好了,一大早就杀了猪,一共是100头猪,特意给食堂留了1头。
【产出生猪,点数+28300】
【总点数:18016880点。】
养猪场还剩下3150头猪。
午餐很丰盛,以肉菜为主。
“杨记者,我们队里养的猪,肉质鲜美,你多吃点。”
方唯在开动之前还特意介绍了队里饲养的猪,杨记者果然被勾起了好奇心,吃了几块肉之后,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这种肉猪真的很好吃,这顿饭她比平时多吃了半碗米饭。
“方支书,下午我想走远一点,去山里看看,方便吗?”
吃饱喝足之后,杨记者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她提出来想去深山里看看,这个要求令方唯有点为难。主要是因为山里比较危险,这要是有什么闪失,他根本没法交代。
“能不去吗?”
“不行!这是我的工作,希望你能理解。”
方唯阻止不了对方,想了想决定进山的时候把盘莲一起喊上。有他俩在,不至于保护不了一个人。
于是他就说道:“那好吧,但下午山上不合适,明天一早去吧。”
杨记者点点头,不再和对方争执。
下午。
杨记者去了【养猪场】、【堆肥场】、【副业队】、【农机队】,在队里转了一大圈。
这篇采访稿不好写,她需要多掌握一些素菜才能完成上级交给她的任务。
队里分了猪肉,一个个都喜笑颜开的。
杨记者感受到了队里良好的氛围,和方唯说道:“方支书,晚上能不能在社员家里安排饭食,我想和大家随便聊聊。”
“行啊,我和大队长说一声。”
回到大队部,郭永清已经提前走了。
杨记者晚上不肯去县城,就要住在下塘大队,他继续等着也没意义。
可能杨记者的工作方法一贯如此,她主动要求晚饭在社员家里吃,方唯便让郑虎带着她去做了安排,顺便把住宿的事情也一并安顿好。
回到家,阿姐已经做好了饭菜。
“三哥,今儿记者都干嘛了?”
吃饭的时候,盘莲很好奇的问了一句。
“在山上转了一圈,去看了板栗林、油茶树林以及队里种植的草药,说明天还要走的更远一些。对了,莲,你明儿和我一起陪她去山里吧,可不能让对方出事。”
方唯也摸不清对方到底想采访什么,才来了一天就几乎把全大队转了个遍。
记者回去怎么写文章他管不了,但对方在这里却得保证她的安全。
因此,他喊盘莲明天一起去山里。
“好啊,我还真想出去走走。”
盘莲做事没得说,但她对经营管理不感兴趣,一说出去玩就来了精神。
方唯平时也从不说她,人各有志,现在的生活其实挺好的。
“老三,你对记者讲话还是要收着点。人家回去把文章写成啥样,咱们也不知道,多说多错,你可别太实诚了。”
阿公在一旁突然冒出来一句,他经常看报纸,有些记者写的文章就很浮夸。
“我晓得的。”
方唯笑着回应了一句,他说话一向都很有分寸,不可能被人家带沟里去。
翌日。
方唯和盘莲一早起来,吃过早饭就背着枪来到了接待宿舍。
此时杨记者也做好了准备,于是三个人便一起朝着大山深处走去。
等到了山里,杨记者才明白了方唯说的“危险”是咋回事。这才走出去不到两个小时的路程,已经遇到了三条毒蛇。
其中一次,要不是方唯眼疾手快,杨记者已经被蛇咬了。
还好他们走的是进山采摘的那条路,这条路被大队人马来回的踩踏,基本上不用抡着柴刀开路。
“方支书,我咋觉得整座大瑶山都是原始森林呢?我曾经去过其他地方的山里,山林里可不像你们这边这么复杂。”
杨记者心有余悸,但还是坚持走到了野生板栗林。
一路走来,她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当地的自然环境实在是太好了。
山里植被茂密、鸟语香,各种物产极其丰富。
各种各样的林木、草药、东一簇西一簇的竹子,隐藏在树荫下的野山菌、各种的野果,等等,令她目不暇接。
于是她问出了心里的疑惑。
“杨记者,你可不是第一次问这样问题的人。我告诉你啊,咱们这里虽然偏远,但人杰地灵,尤其是水土特别好,庄稼啊,树木啊,各种植物啊,就是长得比其他地方要好。”
盘莲噗嗤一下笑出了声,主动接过话头,给了对方一个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