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名满天下,科学调查的热潮(2 / 2)

加入书签

杨记者很无奈,这个理由不能说完全不成立,可是她无法将这个结论写进文章里呀。

方唯察觉到了对方的情绪变化,便补充了一句:

“我觉得还是保护的好吧,大队有专门的砍柴区域,禁止任何人到山上乱砍滥伐。除了每一年的采摘季,平时几乎没人深入山林,所以这一带基本上都保持了原始的风貌。”

方唯这个理由听起来就顺耳多了,杨记者赶紧掏出小本本记录了下来。

中午时分。

三个人才走进了野生板栗林。

主要是因为杨记者体力不支,走走停停,耽搁了不少时间。

在这里,杨记者又拍摄了不少相片,随后大家坐下来吃了一些干粮喝了点水。

三人休息了一个多小时,又去野生油茶林和野生枇杷树林看了看,大家便打道回府。

“方支书,明天就不打扰你了,我在大队随机采访一些社员和知青,后天我就要返回京城。谢谢你的配合,耽搁了你两天的时间。”

晚饭是在方唯家里吃的,杨记者说了接下来的行程安排。

方唯对她的印象倒不错,只是不知道采访完毕回去后,她会把文章写成啥样子。

两天后。

郭永清来队里接上杨记者,直接送她去了陈州。

方唯以为即便会在报纸上刊登杨记者的报道,恐怕也需要一段时间。可结果只过了一周,国内著名的媒体就登载了杨记者的署名文章,引起了众多的关注。

文章从方唯担任二队的队长说起,细数了山上山下的变化。其中着墨最多的就是,下塘大队数年如一日坚持植树造林的事迹。

在杨记者的笔下,山下的村子和山上的山林,都充满了勃勃生机。这里风景如画,人们安居乐业,农业生产和副业生产蓬勃向上,这不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典范吗?

文章还配了图,图文并茂,就很有说服力。

一石激起千层浪,接下来又有多家媒体跑到下塘大队,搞得方唯不胜其烦。

随后的接待工作都交给了郑虎,方唯带着一家老小去了省城。

现在这个季节还有些热,但比起三伏天还是要好一些。省城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尤其是美食很多,换着样都吃不完。

他这次来省城主要还是为了工作上的事情,游玩都在其次。

“莲,明天你带着阿公、阿姐和两个小家伙去外面转转,想吃什么想买什么你自己拿主意,我要去建工设计院办事。”

方唯的“新居项目”交给了省建工设计院做设计,人家已经完成了实地考察,目前正在紧张的进行之中。

他和设计院的总工认识,两人都是全国代表,对方在这件事情上给队里帮了不少忙。

这次来省城,他专门给对方带了一些土特产。

“好啊,你忙你的,我会安排好的,你就放心吧。”

盘莲也不是第一次出远门了,在外面逛逛街还能有啥问题?

方唯点点头,他对婆娘也很放心。

翌日。

一家人在招待所食堂吃了早餐,方唯便提着旅行包去了设计院。

“方支书,你可是稀客,来之前咋不打个电话,我好去车站接你。来来来,先坐下,我去给你泡茶。”

见到了蒋毅承,对方很热情。

不仅把自己收藏的好茶叶拿出来招待客人,而且中午还要请方唯吃饭。

“蒋总工,我来的匆忙,也没给你带什么东西,这些是咱们当地瑶寨产的腊肉、笋干和干菌子,你拿回去给家里人尝尝。”

两人坐下寒暄了几句,方唯便打开旅行包,把带来的东西给了蒋毅承。

蒋毅承也不客气,这属于人情往来,没必要推脱。

“那就谢谢了!走,我先带你去看看设计草图,你和他们好好聊聊,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就提出来,我会让他们修改的。”

两人在办公室聊了一会,蒋毅承便带着方唯去了设计(一)室。

方唯和设计人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有些细节做了调整,总体上他还是感到很满意。

不知不觉,时间就到了中午。

蒋毅承过来喊他去吃饭,他这才发觉自己已经饥肠辘辘了。

来到外面,蒋毅承找了一家国营饭店,请方唯吃了一顿正宗的当地菜。

“方支书,下午你再和实际人员一起探讨一下,然后设计方案就可以定下来,最多再过半个月就可以交差了。”

吃过饭,两人便一起回到了设计院。

方唯在设计室又呆了一下午,一直到晚上下班的时间才回到招待所。

接下来他和家人又在省城玩了一周,这才返回了家里。

此时,媒体的热度已经降下去了,大队有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毕竟现在还没有到提倡保护环境的阶段,之前杨记者的文章更多是赞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甘于奉献的品格。

喧嚣过后,依然对这片土地保持着关注的,是一些行内人士。

接下来业内掀起了一股前往大瑶山考察的热潮,下塘大队的接宿舍就没闲过,动不动就是客满。

“三哥,他们又来找我想要聘请向导,可问题是一个两个人谁敢进山啊?总不能请你去给他们当向导吧?”

下午,郑虎走进方唯的办公室,还没坐下就开始抱怨。

他并不反感这些调查队、调查组,是主要是没有人愿意冒险进山。

“你去找你二哥,让他派民兵保护这些专家学者进山调查,所需的费用让对方出,队里会给进山的民兵发放补贴。”

方唯觉得还是要支持科学调查工作,所以他决定让民兵给这些人当向导。

不过他也有要求,每一支队伍必须配备两名民兵,要不然很难保证人员的安全。

“这倒是个办法,问题是他们进山需要携带武器,要不要向公社报告?”

“不用,就以巡逻的名义分派任务吧。”

郑虎还有担心,觉过方唯一锤定音,让他抓紧时间去做安排。

民兵连对于山里的情况比社员们要熟悉一些,而且他们心里都有几条安全的路线,只要不到处乱钻,安全总体上来说还是有保障的。

方唯同样不排斥这种科学调查活动,但对他们能否取得重大的成果,却持怀疑的态度。

怎么说呢,还是要各个调查队(组)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是想寻找一些珍稀植物,只要生长习性相合,还是很可能可能会成功的。

要是想探寻山林环境变化的根源,那么注定会失败。

大队人来人往,不经意间队里还赚了一笔小钱。毕竟吃饭住宿都是要交钱的,白吃白住肯定不行。

“方支书,你们这儿还真够热闹的啊。”

这天上午,陈州中医院的贾科长带人来到了下塘大队。

他来收购队里种植的药材,这一次采购数量比较大,所以采购科一下子就来了三个人。

“都是来山里搞调查的,可能他们觉得我们这里是风水宝地吧。不用管他们,队里的林地不对外开放,不会影响采摘草药。”

方唯和贾科长是老熟人了,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他随后让刘会计去食堂安排饭食,需要什么就去副业队找方云英,一定要招待好贾科长他们。

“这是这一次的采购清单,要不咱们去山上核对一下?”

贾科长等人在会议室坐了一会,喝了几杯茶。

接下来他就拿出了采购清单,打算去山上实地看一看。如果药材的数量不够,他会重新修改清单或者寻找替代的草药。

方唯自无不可,于是他就陪着对方三人去了山上的板栗林。(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